榆阳区八年探索土地开发整治之路 描绘土地流转新画卷

2017.01.14 23:55 榆阳区人民政府 王森 刘畅 谢安发

榆阳区八年探索土地开发整治之路 描绘土地流转新画卷

农业局工作人员指导股民登记股权

多样化多主体的流转方式

赵家峁的土地流转无疑是榆阳区榆阳土地流转整体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榆阳区也绝非这一种模式。

榆阳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从2008年伊始,特别是自2010年起,该区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促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逐年增大。2010年,流转面积为16万亩;到2014年,流转面积达到70.5万亩;到2015年底,流转面积达到75.6万亩;截至2016年10月,全区累计完成土地流转(包括细碎化整合)77万亩。

这77万亩流转土地呈现出流转方式多样化、流转主体多元化、流转取向特色化、流转经营规模化的特点。流转土地的经营主体,也出现了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不同类型。

其中,赵家峁便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的先行者之一。

在合作社经营模式之前,更多的是以种养大户带动土地流转。比如,榆阳区马合镇麻生圐圙村,为了加快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组织农户对原有土地进行了细碎化整合,通过互换或重新分配等方式,使农户原来较为分散的“绺绺地”变成了集中成片的“整装田”。全村农户种植的成片种植,养殖的规模养殖,使麻生圐圙发展成为了全省养猪第一村,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再如,造林大户李增泉承包了余兴庄办事处原李官沟村6000多亩土地植树造林,打造榆阳南部山区生态景观旅游度假村。

第三种经营主体是家庭农场。上世纪,鱼河大米远近闻名,曾是周边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供不应求。后来种种原因,稻米田大片大片被其他粮食作物取代。近年来,鱼河镇积极引导,将鱼河村全村3000多亩耕地承包给常四娃圆梦家庭农场等8个家庭农场,种植玉米和水稻。2015年经过区农业局的技术指导,家庭农场种植富硒水稻,一举成功。使消失多年的鱼河大米再次焕发往日的荣光,深受百姓青睐。

还有一种,就是龙头企业为经营主体,以经济效益为纽带,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发展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成片流转农户土地或与农户联合发展优势产业,实现规模经营,带动农民致富。如陕西大地种业公司种植规模达到17600多亩,中稷公司种植规模达到24900多亩,明杰公司种植规模达到30000多亩。

通过土地流转,榆阳区的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整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力榆阳区的土地流转;反过来,通过土地流转使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