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清涧的文化富矿

2017.01.19 00:03 榆林日报 温江城 高明伟

文/温江城 高明伟

当代作家路遥的创作充满着恋土情结与平民意识,其作品彰显着人文关怀与人性之光,引人深思。陕北这块土地,是路遥永远的诗意象征,也是他创作灵感和心灵寄托的源泉。在路遥的一生中,他一直痴迷、赞美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路遥——清涧的文化富矿

1949年,路遥出生于陕北清涧县,他不但从这块土地上汲取了丰沛的文学智慧,也从这块土地上悟到了文学的真谛,这大约是路遥文学创作的一种真实写照,也是一把打开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钥匙!

提到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路遥。20世纪80年代以来,路遥影响了一代人。事实上,路遥的影响不仅仅限于20世纪80年代,80年代只是路遥的一个开端年代!时至今日,路遥依旧在影响着不同年龄的人。所以,他是自张季鸾、柳青之后对这块土地影响最深远的文人之一。

路遥早期创作诗歌、散文、短篇小说,之后以中长篇小说为主。20世纪80年代初期,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一举轰动全国,他从此成为家喻户晓、世人皆知的作家。之后,路遥蛰伏六年、暌违文坛,最终以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回归文坛,于1991年以高票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1992年,路遥因病去世,年仅42岁。他给我们贫瘠的清涧留下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富矿……

清涧,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在文化属性上,这里属于北方黄土高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先后孕育并滋养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河文化和殷商鬼方都城文明。也正是源于这种文化的过渡地带以及多种文明模式的碰撞与交融,此地无论是人种还是文化,均呈现出交融共生的典型形态。自然生态的严酷甚至恶劣,并未磨灭这方水土上万物生灵的求生与求胜的生命意志。相反,高天厚土之下的民勤于稼穑、游牧与穴居的独特生存方式,渐渐孕育并衍生出了一种无比深厚而又倔强的生命意识和文化传统。赖此无比深厚而又倔强的生命意识和文化传统,这里的万物生灵与酷烈的自然环境相抗衡搏斗,最终养成了粗豪、劲爽和倔强的民风民性。

清涧,永远都是路遥的出生地、出发地。他一生都深爱着这块土地,从乡村到县城、从窑洞到矿井……即使后来进了省城,成了闻名全国的作家,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也从未远离这方沃土。这里有着让他牵挂不尽的父老乡亲与山山水水。在路遥的文学世界里,他立足陕北,在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这段短暂而又漫长的道路中,以陕北这片广袤辽阔的黄土高原为创作源泉,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构筑自己的精神高地,用整个生命书写这片黄土地,从而成就了他独特的文学气质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路遥是陕北的,陕北也是路遥的,他从陕北一步步走向中国文坛,也让陕北、让清涧一步步走向全国。

路遥是清涧的一个符号、一张名片,路遥的文学精神更是清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博大胸怀和精神力量,时刻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我们为清涧这块土地上走出这样一位文学大家而感到自豪。为了更进一步弘扬路遥精神,激励这方土地上的后生们,在各级的关怀与支持下,筹备多年的清涧路遥纪念馆于2011年12月3日正式开馆,而2017年秋天又将迎来路遥书苑的正式开馆……

我们常常在想: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清涧,哺育了路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灵性,赋予了路遥创作的才情。而今,清涧籍80后青年作家、路遥纪念馆研究员王刚以路遥小老乡的情怀,以专业研究的态度,用五年的时间,多次阅读路遥作品,深入各地调研、采访,最终完成了这部记录路遥生平事迹、创作轨迹的《路遥年谱》。王刚是国内最年轻的路遥研究者之一,几年前出版的《路遥纪事》,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赏。路遥纪念馆不但要弘扬路遥的文学精神,也要对路遥的文化遗产与文学精神有进一步、深层次的研究。这本《路遥年谱》正是王刚受聘路遥纪念馆研究员以来,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第二部成果。如今《路遥年谱》即将出版,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为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路遥提供了一份翔实而重要的资料,而且显示出新一代清涧作家对路遥的缅怀与致敬。

《路遥年谱》彰显路遥不平凡的人生之路,让更多的人了解路遥;路遥纪念馆弘扬路遥文学精神,让更多怀着梦想的人走向不平凡,激励正在奋斗的人,让他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好,越走越精彩!

(作者分别系中共清涧县委书记、清涧县人民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