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农业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2017.02.13 09:37 榆林日报-榆林网

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76万亩,持续稳定;粮食总产量达14万吨,喜获丰收;种植业总产值预计达6亿元,成效显著……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捷报,真实记录着2016年佳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变化。

2016年,佳县农业部门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演绎着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精彩嬗变,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农技服务工作全面提升

2016年,佳县推广玉米优良品种17.74万公斤,种植面积9万亩;谷子优良品种1.3万公斤,种植面积1.3万亩;马铃薯优良品种100万公斤,种植面积1万亩。

同时,该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技术,全年采集土样50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0万亩,用量0.26万吨,其中建立万亩示范区1个、千亩示范片2个、百亩示范方7个,示范区每亩平均节本增效达30元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全县总计节本增效2250万元。

去年,该县还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开展普及性农民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共185期,培训农民1.21万人次。同时,培育职业农民50人,经过自愿申请、资格审核、公示等环节,最终认定初级职业农民47人,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2、产品安全建设有效确保

2016年,佳县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该县制订《2016年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全年对10个农资市场、4个农药经营企业(门店)、2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通镇、王家砭镇2个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进行专项整治。

其间,该县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督工作,完成佳县一隆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等4家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075亩。在此基础上,深入榆林市佳宝食品有限公司等20家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完成15个无公害农产品企业年检工作,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并新申报了佳县上高寨乡红雨小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家7个产品无公害认证,申报无公害产地4000亩。

3、农业产业化步入快车道

2016年,佳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特色农业发展布局,延伸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大力培育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特色主导产业,特色农业种植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该县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建设,截至目前,共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7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70家,其中市级示范社27家,省级示范社4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国家级示范加工社1家;家庭农场55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1家;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1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2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个,市级一村一品百强示范村2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

4、农业遗产保护顺利推进

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区——泥河沟千年古枣园,因多年失修,排洪、防洪设施破坏十分严重。2016年,佳县先后争取到资金248万元,完成泄洪渠210米、防洪河堤540米、枣园防护堤480米等多项工程,使千年古枣园的硬件保护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村里新建了老年人幸福园和“枣缘人家”农家乐各一处,并组建了泥河沟世遗千年枣林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枣农的管理技术,该县在泥河沟村举办大讲堂,分别就什么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与发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怎样进行有机红枣生产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系统讲解。通过7天的实地培训,使200多名干部、600多位枣农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有了深刻认识,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本报记者 张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