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王世昌:匠心传承 最后的铜匠

2017.05.24 11:12 榆林日报 刘继远

过去,铜器因美观耐用受到人们喜欢,“铜匠”也一直是个热门行当。时光荏苒,如今,这门古老的行当已经悄悄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变得再难觅踪迹了。

米脂县王世昌:匠心传承 最后的铜匠

近几年,王世昌的铜制品开始了从实用性到工艺性的转变

在米脂县城的南关老街上仍保留着一间铜匠铺,现年55岁的王世昌,便是当地唯一的“铜匠”。这间铜匠铺其实就是王世昌家院中的一间小房,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里,墙壁被烟熏得乌黑,各式各样的铜原料、工具以及打磨的工作台让房间里显得满满当当。墙壁边几条长木板上,摆放着大大小小数十样铜制的半成品,房里的火炉把铜块烧得滋滋响,在炉子边上王世昌正忙碌着。

米脂县王世昌:匠心传承 最后的铜匠

待铜块化成铜水后,将铜水注入砂盒模具中

一千摄氏度的炉温把铜块化成铜水,炉子上红色的火苗也由红色变为蓝色,王世昌起身拿起火钳,将烧得火红的铜水小心地倒入砂箱,“呲”的一声整个房间被白烟笼罩,他眼睛微眯,双手稳稳地握着火钳,汗水不断从他黝黑的脸上滑落……这一套传统制铜工艺王世昌已经非常娴熟,他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些动作,已有40多年。

米脂县王世昌:匠心传承 最后的铜匠

在打磨抛光铜制品的过程中,王世昌的小孙子总陪在跟前

王世昌说,他家祖籍山西,从清代开始,高祖父王英瑞就师从山西大同铜匠,从事手工制作铜器,清中期举家迁至米脂城,手艺父传子承,到曾祖父王精业时已在米脂成为铸铜名匠,人称“王驰名”。14岁时,王世昌开始跟着曾祖父王精业、祖父王师表学习手工制作铜器,手艺到王世昌这一辈已是五代传承。

王世昌除制作生活用品外,还制作响铜类的唢呐碗子、喉子、锣、镲、长号等乐器。他说,手工制作铜器工艺复杂,需经过翻砂成型、冶炼、铸造、锻打、焊接、錾花、打磨、抛光等工艺,看似简单的一个水烟瓶要经过三十多道工序方可制成,一个墨盒的打造也得二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米脂县王世昌:匠心传承 最后的铜匠

王世昌在这间狭小的铜匠铺里,忙碌了四十多年

“生意好的时候,手艺能轻松养活一家五口人。”回忆当时,王世昌不无骄傲,40多年来,经王世昌制作的铜器数以千计,然而随着工业化大潮的冲击,铜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少,生意冷清了下来,县城里其他的铜匠纷纷关门转行,王世昌成了最后的铜匠。

近几年,陆续有外地慕名而来的顾客找王世昌购买手工铜器,尤其是铜制水烟瓶等工艺产品,还销往中国台湾地区,深受好评。也正是因此,王世昌又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他所制作的铜制品也开始了从实用性到工艺性的转变。

2015年,米脂铜器列入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其他民间传统手艺一样,米脂铜艺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作为继承人的王世昌谈及手工制铜的未来显得有些惆怅。如今即便是生意冷清,但每天王世昌总要早早燃起炉子,依旧守在小小铜匠铺里,忙活上好一阵子,坚守着这一民间工艺的“匠心”。(完)

有趣、有料、有主见。在榆林网,打造榆林城市生活主流新媒体!现向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招募特约通讯员若干名;招募各区县主编一名。联系及投稿邮箱:tougao@zaiyul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