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马合农场张彦飞:羊肚菌带来的“钱景”

2017.06.04 12:44 榆林日报 吕晶 刘丽媛

五月,正是羊肚菌成熟采收的季节。在位于榆林市马合农场大棚里,一个个黑顶白柄伞状、表面似羊肚的小蘑菇正争先恐后地探出身子,打量新世界,煞是可爱。“这是我们试种的羊肚菌,总算是试种成功了!别看它个头小,营养价值比一般菌类都要高,晒干了一斤能卖1000元!”榆林市马合农场场长张彦飞高兴地说。

榆林市马合农场张彦飞:羊肚菌带来的“钱景”

张彦飞查看羊肚菌长势

瞄准商机—羊肚菌带来新出路

榆林市马合农场位于榆阳区岔河则乡岔河则村,是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为一体的小型国有企业。由于农场耕地少,资源缺乏,发展乏力,自九十年代以来,农场负责人多方寻找出路,均未取得明显突破。

张彦飞说:“2010年,我们发现市场对野生羊肚菌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为四大名菌之一,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

张彦飞和农场其他几位农学专业的同事都对食用菌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市农垦农技站郝哲的动员支持下,认为这是重要的商机,一番合计后就马上行动起来。2014年,张彦飞等人便着手搜集资料、考察盛产羊肚菌的四川绵阳、成都等地,经多次论证和科研院校培训学习之后,大家毅然决定发展羊肚菌产业。

百折不挠—农场成功培育“宝贝菌”

2015年,张彦飞带领农场工人搭建拱棚、安装喷灌、栽培菌种,期间没给自己放过一个节假日。经过几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农场的第一批羊肚菌终于种了下去。

2016年春天,大家终于盼来了羊肚菌的出菇季节,大家伙激动地涌到大棚里察看出菇成果,却发现有些品种的羊肚菌破土而出,有的却依然不见踪影。张彦飞果断采取人工措施刺激出菇,大家提着水桶、端着水盆,挨个洒水刺激,并加大日光照晒。最终,20个大棚,有五分之三长出了茁壮的羊肚菌,成功实现了北方地区首次人工种植羊肚菌。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从外地采集菌种,是一笔不小的投入,风险也大,我就想自己培育菌种。”2016年,张彦飞远赴延安、山西、四川等地采集菌种源。“在培育过程中,特别是母种的培育比较困难,在没有一点食用菌常规操作知识的情况下,我只能边做边学,累计制作培养基1万余管,尝试多种提取、分离方法,经过成千上万次失败,终于成功提取几十支自认为不错的菌种,通过出菇试验验证后,表现不错,摆脱了对外来菌种的依赖。”此后,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农场采用先进技术,尝试错季种植羊肚菌,并取得成功,为今后食用菌产业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规模种植—发展产业提效益

目前,农场已成功掌握菌种采集、分离、培养、栽培、营养袋制作,以及种植期间各个阶段的温度、湿度、光度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逐步实现从出菇不稳定到出菇稳定,从低产到高产的多项成果,特别是对羊肚菌外援营养的改良、液体培养基的制作等,既增强效果,又大大降低成本,摸索出适合北方地区羊肚菌的生长规律。现农场羊肚菌生长正常,每棚出菇300至600斤左右,力争在1至2年内平均产量突破800斤。

为了带动羊肚菌产业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2016年,农场对周边以及横山、山西交城等地的农民进行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给他们提供羊肚菌菌种,并全程跟踪进行种植技术指导,现多数已出菇,表现良好。

为了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通过与云南农科院、华中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等高校深度合作,转化科研成果,在市农垦、市农垦农业技术服务站的全力支持下,力争种植更多更好的名贵食用菌,农场计划历时3年,投资6000余万元,打造集食用菌研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榆林农垦食用菌科技示范园。

张彦飞信心满满地说:“科技示范园建成后,农场将辐射带动食用菌基地1万余亩,实现产值3亿元,形成高标准现代化农业食用菌产业基地,助推农场食用菌产业走上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完)

有趣、有料、有主见。在榆林网,打造榆林城市生活主流新媒体!现向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招募特约通讯员若干名;招募各区县主编一名。联系及投稿邮箱:tougao@zaiyul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