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县委副书记杨政:把握“五对关系” 推进产业扶贫

2017.08.08 13:08 榆林日报 杨政

文/中共佳县县委副书记 杨政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造血式扶贫的治本之策,涉及一二三产融合联动,涵盖多种生产要素。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在统筹把握好“五对关系”中,扎实有效推进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与产业扶持的关系

产业扶贫主要以贫困户个体为生产单位,通过“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以实施种养加为主的项目帮扶实现脱贫。产业扶持是以区域为整体,通过“一县一特、一乡一业”,重点倾斜、优先扶持某些主导性、支柱性产业,以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要统筹考虑产业扶贫与产业扶持的内在联系,综合研判各类市场主体的实际情况,切不可就单一产业抓扶贫、就贫困户抓贫困户。

就佳县而言,红枣方面要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强力降高塑形”技术,提升果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工业园区要以建设国家一流硅材料、天然气化工、盐化工基地为目标,利用“三低”优势和已经上马的多晶硅、真空盐、LNG液化天然气等项目,依托万亩森林公园的优美环境,以商招商、以“绿”招商,做大做强绿色生态工业园区。加快推进温泉盐浴项目、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新型特色小镇。文化旅游产业要以白云山景区建设为龙头,打造沿黄旅游生态经济带。加大传统村落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家乐,推进旅游扶贫。

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关系

传统产业资源禀赋好、从业人员多,有一定的市场优势,但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大多以分散小型经营为主,无龙头企业、拳头产品。在产业扶贫中,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筑牢传统产业基础,发展新型产业,处理好新旧产业关系,让新旧产业互动发展,为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实施提供科学决策和指导。

巩固传统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技术质量。佳县红枣、山地苹果、核桃、小杂粮、手工挂面、羊子、佳米驴等产业市场知名度很高,具有明显的传统优势,从种、养、加、产、供、销方面予以一条龙式扶持。

引进新兴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力争用3—5年实现5万亩优产高质牡丹种植规模。以发展多业态经济为目标,围绕有机林果蔬、特色种养、农特产品加工、旅游服务、光伏扶贫等产业,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由于自然环境、科技水平等多种因素,佳县乃至整个陕北地区,农业整体上存在基地化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化程度弱的特点。要以市场为导向,强基地、提品质、树品牌,按照“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妥善解决从产品到商品的系列问题。

建强基地。在沿黄土石山区、西北丘陵地带因地制宜发展红枣、小杂粮、畜禽等产业,稳步推广基地化种植养殖,标准化、适度规模化经营,以提高产品质量。佳县有机红枣基地标准化种植吸引了众多客商,一家电子商务企业与朱家坬武家峁等14个村签订了3800亩的订单合同,且收购价明显高于市场价格。

打造品牌。佳县红枣、手工挂面、小杂粮加工、手工粉条等特色名优产品种类丰富,且有深厚文化资源优势的“东方红”、世界唯一的古枣园等,都是可挖掘、可打造的品牌元素。要走出去“亲近市场”“闯荡市场”,引导地方特色产品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注重流通营销。从供应链、人才链、物流链多处入手,吸引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电商等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合力打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渠道。做强大型批发市场,完善交通信息网络,推进电子商务、直销直供等多种经营业态和流通方式的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关系

贫困户是弱势群体,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生产经营方式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市场的风口浪尖经不起“折腾”。因此,要改变以往简单的“给钱给物”,以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或“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为模式,有效捆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关系,形成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大户等为骨干的农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新格局。

注重在产业链条上把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实行订单生产,全程技术指导,贫困户按标准进行简单的种或养,收购、加工、销售环节全部由企业负责,实现利益共赢。比如,佳县东方红食品公司与34户贫困户签订小杂粮种植协议,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原料供应,且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小杂粮。同时,解决好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切实帮助扶贫产业健康发展。

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流转土地、参与合作社经营、入园进厂务工,多渠道增加收入,提高其自我发展、合作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佳县方塌镇圪公式湾村将村里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贫困户不仅可以得到经营红利,还能在合作社打工赚取收入。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群众先行先试、敢闯敢干,在市场的大潮中闯出一条新路来。

短期产业与长期产业的关系

产业扶贫要坚持长短结合,以短补长、以长养短、互补发展。

在短期产业的培育中,增强其发展信心,积累生产技能和闯荡市场的经验。当前,扶贫资金种类多、数量大,帮扶省市单位和干部交叉,既有决策层,也有技术层,要抓住人力、财力、政策等多重优势,特别要用好用活金融资金、政策资金,发展好投资小、见效快的种植、养殖产业。

扶贫产业只有管得了长远,才能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常流水”。要着眼县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健全管理架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储备和谋划一批辐射面大、带动力强和市场前景广、扶贫效率高、生态效益好的扶贫产业项目库。同时要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拓宽贫困户脱贫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