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米脂的中秋 吃五仁月饼娶美丽新娘

2017-10-01 00:24:43 一个二乔
加班?宅家?自驾?出国游?你的中秋怎么过?莲蓉?肉松?云腿?蛋黄?新式月饼你爱哪一口?时间往后退,十几年前的米脂,时间还很慢,月饼还是五仁馅。(摄影:马宏杰)

加班?宅家?自驾?出国游?你的中秋怎么过?莲蓉?肉松?云腿?蛋黄?新式月饼你爱哪一口?时间往后退,十几年前的米脂,时间还很慢,月饼还是五仁馅。(摄影:马宏杰)

陕西米脂古城乡道。米脂是李自成的家乡,因这里出产的小米质地极优,熬出的小米汤汁如脂,很是养人,于是当地便从银州改名叫米脂。(摄影:马宏杰)

陕西米脂古城乡道。米脂是李自成的家乡,因这里出产的小米质地极优,熬出的小米汤汁如脂,很是养人,于是当地便从银州改名叫米脂。(摄影:马宏杰)

十几年前,县城黄河边上渡人过河的木船。(摄影:马宏杰)

十几年前,县城黄河边上渡人过河的木船。(摄影:马宏杰)

一到中秋,米脂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飘散着月饼的清香,这是当地人在烤月饼。一座座冒着火光的小火炉很是喜人,是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摄影:马宏杰)

一到中秋,米脂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飘散着月饼的清香,这是当地人在烤月饼。一座座冒着火光的小火炉很是喜人,是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摄影:马宏杰)

米脂的月饼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新式月饼,是当地人家用米脂特产的原料制作而成。它的硬度犹如陕北的锅盔,真材实料,香酥入味。(摄影:马宏杰)

米脂的月饼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新式月饼,是当地人家用米脂特产的原料制作而成。它的硬度犹如陕北的锅盔,真材实料,香酥入味。(摄影:马宏杰)

月饼采用传统的五仁配方,除了花生、芝麻、红枣、核桃仁、葵花子仁、青红丝之外,还加入了当地特产的小麻子油。讲究十斤面、三斤油,温油、温水和面。(摄影:马宏杰)

月饼采用传统的五仁配方,除了花生、芝麻、红枣、核桃仁、葵花子仁、青红丝之外,还加入了当地特产的小麻子油。讲究十斤面、三斤油,温油、温水和面。(摄影:马宏杰)

主妇将和好的面团手工压成大小相同的面皮。(摄影:马宏杰)

主妇将和好的面团手工压成大小相同的面皮。(摄影:马宏杰)

给月饼面胚上模具。(摄影:马宏杰)

给月饼面胚上模具。(摄影:马宏杰)

院子里搭建小火炉,当地人称馒头炉,馒头炉用砖泥砌成,每年中秋前后才会出现。(摄影:马宏杰)

院子里搭建小火炉,当地人称馒头炉,馒头炉用砖泥砌成,每年中秋前后才会出现。(摄影:马宏杰)

馒头炉底部发火、温度均衡。(摄影:马宏杰)

馒头炉底部发火、温度均衡。(摄影:马宏杰)

馒头炉烤出来的月饼,除了自家食用,送亲朋好友,多余的就拿出来在家门口卖,一个月饼一元钱。(摄影:马宏杰)

馒头炉烤出来的月饼,除了自家食用,送亲朋好友,多余的就拿出来在家门口卖,一个月饼一元钱。(摄影:马宏杰)

卖月饼的老奶奶,价格优惠,讲究现烤现卖。(摄影:马宏杰)

卖月饼的老奶奶,价格优惠,讲究现烤现卖。(摄影:马宏杰)

中秋节,孩子是最开心的,面容清秀、笑容动人的小姑娘。(摄影:马宏杰)

中秋节,孩子是最开心的,面容清秀、笑容动人的小姑娘。(摄影:马宏杰)

帮着大人带妹妹的姐姐。(摄影:马宏杰)

帮着大人带妹妹的姐姐。(摄影:马宏杰)

月饼堆里长大的男孩。(摄影:马宏杰)

月饼堆里长大的男孩。(摄影:马宏杰)

大街上的迎亲队伍。除了做月饼,秋高气爽又逢中秋佳节,当地人喜欢在这个季节娶亲。(摄影:马宏杰)

大街上的迎亲队伍。除了做月饼,秋高气爽又逢中秋佳节,当地人喜欢在这个季节娶亲。(摄影:马宏杰)

俗话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盛产美人,或许正是当地的小米养育了她们的美丽。(摄影:马宏杰)

俗话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盛产美人,或许正是当地的小米养育了她们的美丽。(摄影:马宏杰)

另一个新娘子和她陪嫁的“面鱼”。

另一个新娘子和她陪嫁的“面鱼”。

  • 加班?宅家?自驾?出国游?你的中秋怎么过?莲蓉?肉松?云腿?蛋黄?新式月饼你爱哪一口?时间往后退,十几年前的米脂,时间还很慢,月饼还是五仁馅。(摄影:马宏杰)
  • 陕西米脂古城乡道。米脂是李自成的家乡,因这里出产的小米质地极优,熬出的小米汤汁如脂,很是养人,于是当地便从银州改名叫米脂。(摄影:马宏杰)
  • 十几年前,县城黄河边上渡人过河的木船。(摄影:马宏杰)
  • 一到中秋,米脂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飘散着月饼的清香,这是当地人在烤月饼。一座座冒着火光的小火炉很是喜人,是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摄影:马宏杰)
  • 米脂的月饼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新式月饼,是当地人家用米脂特产的原料制作而成。它的硬度犹如陕北的锅盔,真材实料,香酥入味。(摄影:马宏杰)
  • 月饼采用传统的五仁配方,除了花生、芝麻、红枣、核桃仁、葵花子仁、青红丝之外,还加入了当地特产的小麻子油。讲究十斤面、三斤油,温油、温水和面。(摄影:马宏杰)
  • 主妇将和好的面团手工压成大小相同的面皮。(摄影:马宏杰)
  • 给月饼面胚上模具。(摄影:马宏杰)
  • 院子里搭建小火炉,当地人称馒头炉,馒头炉用砖泥砌成,每年中秋前后才会出现。(摄影:马宏杰)
  • 馒头炉底部发火、温度均衡。(摄影:马宏杰)
  • 馒头炉烤出来的月饼,除了自家食用,送亲朋好友,多余的就拿出来在家门口卖,一个月饼一元钱。(摄影:马宏杰)
  • 卖月饼的老奶奶,价格优惠,讲究现烤现卖。(摄影:马宏杰)
  • 中秋节,孩子是最开心的,面容清秀、笑容动人的小姑娘。(摄影:马宏杰)
  • 帮着大人带妹妹的姐姐。(摄影:马宏杰)
  • 月饼堆里长大的男孩。(摄影:马宏杰)
  • 大街上的迎亲队伍。除了做月饼,秋高气爽又逢中秋佳节,当地人喜欢在这个季节娶亲。(摄影:马宏杰)
  • 俗话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盛产美人,或许正是当地的小米养育了她们的美丽。(摄影:马宏杰)
  • 另一个新娘子和她陪嫁的“面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