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宇:破除扶贫微腐败需多用“微功夫”

2017.11.07 00:09 本网原创 宁宇

今年7月31日,代管台拱镇红阳村六组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的张今荣刚从银行将补偿资金取现200元供自己使用,9天后就被民生监督组发现了。经过调查,张今荣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共取出补偿资金3483.42元私用。10月下旬,拿着台江县台拱街道党工委下发的党内警告处分决定,红阳村红阳寨党员张今荣感慨道,对扶贫资金切莫心存侥幸,伸手必被捉。(11月3日中纪委网站)

宁宇:破除扶贫微腐败需多用“微功夫”

2017年即将圆满划上句号,离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的日子越来越近,但扶贫领域的一些“微腐败”,仍让人十分头疼,透支帮扶效果,阻碍脱贫步伐。作为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省份之一,贵州在铲除扶贫领域“微腐败”方面,决心让人深信不疑,取得了显著成效,处分了干部,也挽回了被截取的补偿资金。

然而,如今的腐败分子不同以往,学“聪明”了,更狡猾了,擅长玩“躲猫猫”游戏。有的进行细水长流蚕食,有的把账面功夫做得天衣无缝,还有的用上了障眼法,令传统的监管失效,发挥不出作用。为此,监管应与时调整,将监督重心下移,到群众中去、到一线去,用好查微见细的“微功夫”,挑出问题线索,顺藤摸瓜,牵出背后的“微腐败”,让违纪违法人员付出代价。

下足检查“微功夫”。扶贫领域的项目多,资金分散,道路建设、水利修建、住房改善、产业发展等等,都有数额不等的专项资金支持。在监督执纪过程中,不仅要查看钱怎么使用,还应了解最终效果,是否存在“豆腐渣”工程,是否层层转包,是否有吃拿卡要,下足“微功夫”,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加强走访“微行动”。有些套取行为,在账面上是看不出问题的,但老百姓却心知肚明,专合社是否名副其实、产业发展规模是否准确无误、道路修建质量是否过关,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下“微功夫”,把走访群众工作做细致,也会成为监督执纪重要补充。

用好民众“微力量”。村组干部是服务群众的“终点站”,在与群众打交道过程中的“吃拿卡要”式腐败,只有群众心里最清楚,其他人毫不知情。为此,应进一步激发群众的举报热情,甚至建立民生监督组,让贪腐行为无处藏身。只要多措并举,就不怕“微腐败”不现原形。(本网特约评论员 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