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输血”解困“造血”脱贫

2017.12.02 20:05 榆林日报 吴杰

“今年我们村委会班子成员先后去开封和甘肃考察大蒜种植,自筹20万元资金引进大蒜新品种,又以每亩每年80—150元的价格流转了110亩土地,一次试种成功了40多亩大蒜,亩产达到2500斤,每亩纯收入超过了1万元。紧接着,村上又成立了合作社,筹建30个大棚用于发展集体经济。”11月21日,中鸡镇纳林采当村刘建荣一边整理大棚,一边对记者说,“只有带动贫困户走‘造血’脱贫的路子,才能实现真正脱贫。”

纳林采当村是今年神木市拟退出的贫困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取得的成就折射出了神木市脱贫攻坚“输血”解困、“造血”脱贫的创新举措。

多方“输血” 夯实发展基础

“这条硬化路终于修通了,致富有奔头了。”西寨村自主脱贫典型郭秀斌说,他们村是栏杆堡镇最为偏远的村子,与府谷县王家墩办事处接壤。多少年来因为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村子的经济发展。今年,神木市投资1000万元,修通了群众盼望已久的致富路,村里的经济也“复苏”了。

今年以来,神木市针对全市中南部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在致富手段、生产技术、交通等方面“贫血”的状况,全市从资金和政策方面向这一区域倾斜,实施一系列“输血扶贫”措施。

据了解,今年,神木市在脱贫攻坚工作方面已投入基础设施资金达5亿元,其中扶贫资金1.5亿元,24个贫困村每村累计投入都已超过1200万元。

该市结合脱贫攻坚,计划三年时间投资15个亿,以“六到村、五到户”为抓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群众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神木市是榆林市工业企业体量最大的县区,企业帮扶也是该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众多亮点之一。今年,该市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113户企业以合作援建、智力支持、就业带动、捐资助贫等方式,结对帮扶112个贫困村和低收入村,落实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项目223个,投入资金8535.1万元。企业计划每年落实帮扶资金1亿元,三年落实3亿元。

  自身“造血” 激发内生动力

11月20日,立冬已过十多天,气温早已降到了零度以下,但是这几天张家坬村群众的干劲正高涨,正在大批栽植果树,地里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张家坬村地处栏杆堡镇南15公里处,随着水电路讯的通畅,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动力。6月,该村成立了村集体农业合作社,实行人口入股、土地入股和村集体经济占股共同发展模式,修建500亩苹果园、500亩杂果园、500头种猪养殖场,率先推行产权制度改革驱动脱贫攻坚这一实践,实现长效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中,神木市一手抓“输血”夯实发展基础,一手抓贫困户自身“造血”,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该市着力发展长效产业,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中鸡镇纳林采当村已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30座30亩;栏杆堡镇张家坬村拟建标准化羊舍2座1800平方米、标准化猪舍2座740平方米;乔岔滩办兴庄村已开工建设标准化羊舍3座3000平方米、标准化猪舍1座100平方米;解家堡办关崖窑村19户贫困户集中建设山地苹果450亩。

同时,该市拓宽“造血”扶贫路子,发展村级光伏电站,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扶贫政策和科技成果。

神木市积极鼓励扶持发展短平快小众产业,今年针对在册贫困户,全市畜牧引种猪、牛、羊、鸡等,共涉及519户贫困户,按照80%补贴标准,共补贴420万元;给945户贫困户发放产业奖补资金402万元。

今年,神木市扎实推进改善农村家庭卫生环境和脱贫攻坚激发内生动力“十项”专项活动,着力培育新民风。宣传动员农村居民自发改善农村家庭卫生环境,引导群众摒弃陋习讲究卫生,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群众完善村规民约、弘扬家风家训、开展道德讲堂、健全并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等,开展道德评议活动,评选表彰环境卫生先进户和孝老爱亲模范,教育群众树立“见贤思齐、崇尚典型、奋力赶超”意识,营造“崇尚劳动,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