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永君:陕北的冬天

2019.01.08 21:32 在榆林网 耿永君

文/耿永君

当清晨玻璃窗户蒙上一层厚厚的冰霜,当大河小溪完全封冻,当沟底石崖上垂下长长一溜冰挂时,陕北真正的寒冬就到来了。

大风降温的黄色预警一遍遍响起,寒潮在黄土高原的山峁沟壑里肆意横行,在村落院子里任意流窜,山里村里一片萧瑟景象。

雪是冬天的贵宾。凡是高贵的东西一般不轻意抛头露面。隆冬的日子就被无边无际的干冻笼罩着。

但是,当你一走进人家窑洞里,你立刻就会感受到一股暖意,舒适而温馨,就仿佛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深接地气,温暖无比,就会感觉到幸福原来如此简单明了。

三眼石窑一线线,新门亮窗独院院。这里不怕风吹雨打,不惧酷暑严寒,千百年来是陕北人最理想的居所。婆姨们在窑里炕上剪窗花、纳鞋垫,男人们则聚在一起打麻将、喝烧酒,一幅盈实而朴素、简约而生动的冬日农家生活画卷。一位本土诗人曾写道:“啊,亲爱的窑洞,大山的眼睛,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也走不出你慈祥的目光……”

陕北的冬天,最给力的美食是炖羊肉。

陕北的羊肉性温,肉质鲜嫩,香美可口,营养丰富,有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当你来到陕北做客,好客的主人会热情地把你当贵客招待:让你坐在热炕上,吃红枣、嗑瓜子、喝烧酒。然后端上热腾腾的米酒、香喷喷的手抓羊肉和软格溜溜的油糕,你顿时被眼前的气氛所感染,久久陶醉在这浓浓的陕北风情之中……

陕北的冬天,大雪会飘然降至。

人忙天不忙,迟早有一场。陕北的雪下得痛快,下得豪爽,下得酣畅淋漓,下得铺天盖地……天地间顿时白茫茫一片,山川河流粉妆玉砌,黄土高原银装素裹。大雪过后,红日高照,蓝天高远,阳光普照,白云悠悠,白雪皑皑,空气异常清新。这样的美景会吸引城里的画家、摄影家不畏严寒前来采风,用镜头和画笔记录这迷人的景色。

此时,高亢嘹亮的唢呐声又在许多村庄响起,此起彼伏,给孤寂的乡下带来了生气。

红绸绸被被毛驴驴驮,陕北腊月喜事多。在陕北农村,操办红白事叫“过事”,前来参与过事的亲戚朋友叫“赶事”。这里乡风纯朴人厚道,扶老者上山,全村人都来吊唁;给小辈娶亲,一村人都来贺喜。

“过事”要请唢呐手前来助兴。早早地,办事人员在硷畔上扫出空地,搬来一大块干树根和硬柴,准备迎接“响器家”。“响器家”来到主人家先放礼炮三响,然后撑帐篷、点篝火、架音响、摆乐器安营扎寨,一切就绪便开始吹奏。陕北传统吹大碗唢呐分上手和下手两个人,上手吹主旋律,声音嘹亮豪放,下手“拉筒筒”,音色低沉舒缓,外加锣、鼓、镲三件乐器伴奏,所以又叫“吹鼓手”,由五人组成。如今新时代改革了,又加上了架子鼓、笙、海笛、小号、电子琴等中西洋乐器组成十多人的新式吹打乐队,阵容庞大,气势逼人。特别吸人眼球的是女子们也加入进来,吹打弹唱样样足劲……在白事上,吹《西风凉》,奏《哀乐》,悲悲切切,哀哀怨怨,如泣如诉,把悲哀气氛渲染到极致,让人伤心不已。在娶亲路上吹奏《大摆队》《将军令》《得胜回营》,一时间礼炮声声,鼓乐齐鸣,天地都震撼,群山起回音。那唢呐手陶醉地闭了双眼,摇着头,点着脚尖,手里的唢呐全凭一股神韵,指天划地,响吹细打,热烈欢快,荡气回肠。那是一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势,是对新人最美好的祝福。新媳妇娶回来了,又吹起很委婉、很抒情的曲牌,《张生戏莺莺》吹得恩恩爱爱,《走西口》奏得缠缠绵绵,赢得掌声如雷,满堂喝采。性情所致,高潮迭起,不唱几句是不行了,于是就放下唢呐,操起话筒亮开嗓门:

“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

五十里路上来呀么来眊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