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文化惠民活动小记:文化芬芳群众共享

2019.04.28 00:11 榆林日报 徐子昕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榆林,这座塞上历史名城,文化发展的脚步一直在前行。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市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文化滋养,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加码”。且看——

场景1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在榆林剧院内,大型原创音乐剧《余子俊》正在上演,随着剧情不断深入,动人的音乐和歌声让不少现场观众感动地流下泪水。

“这个剧是我市的精品剧目,在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上获得了‘文华奖’,还要去参评全国大奖,我很早就想看了。现在免费领票让大家看,咱们榆林文化惠民活动搞得太好了。”市民王康说。

“唱响榆林主旋律,讲好榆林故事和弘扬榆林文化,是榆林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我市呕心沥血打造‘榆林制造’原创文化产品,颇有成效。我们努力发展文化的最大目的之一就是让文化服务群众,真正做到文化成果人人共享。”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仲平说。

场景2

“都说大美榆林好,今天咱就把家乡来夸一夸……”天色已晚,但子洲县一个偏僻小山村的戏台上却热闹非凡。台上说书、歌唱、小品、舞蹈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台下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随着节目变换不时开怀大笑,不时使劲鼓掌。

榆林市文化惠民活动小记:文化芬芳群众共享

“听说文艺队要来我们村,我专门开车回老家陪父母观看,老家这么偏僻的地方也能看到这么好的文化节目,让人非常高兴。”居住在榆林城的子洲姑娘周燕说。

原来,这是我市文艺工作者在开展送文化进乡村进万家活动,他们不辞辛劳为农民们带来喜悦与幸福。今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先后走进子洲、绥德等县区将欢乐和非遗文化送到农民身边,让他们共享全市文艺发展成果。

“送文化进乡村、进万家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丰富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普及了全民艺术工作,传播了文化正能量。”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仲平说,这些活动也为基层群众搭建了文艺舞台,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树立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励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场景3

陕北说书《洗衣记》正在古城老街的非遗小剧场内上演,观众听得聚精会神。在这里,非遗小剧场每天都在上演,不仅有陕北说书、清涧道情、榆林小曲等我市著名非遗项目,还有群众喜欢的传统戏曲秦腔和晋剧,深受大家欢迎。

榆林市文化惠民活动小记:文化芬芳群众共享

“为了实现非遗天天演,从去年11月开始,我市办起非遗小剧场,真正实现文化惠民常态化。截至目前,已经演出近180场。”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薛志章说:“我们还致力于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在非遗小剧场开展非遗公益课堂,让群众在观看的同时还可以学习。”

文化发展硕果累累,文化盛宴全民共享。我市正将这句话践于行,努力交出一份文化惠民的亮眼成绩单。2018年,全市完成政府购买公共演出1894场次,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4263场;全市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图书馆每周开放56小时以上,每年图书借阅达300万余人次,先后开展中小学生暑期阅读、知识讲堂等公益性文化活动52场次;文化馆每年免费培训基层文艺爱好者3000余人次,指导基层文艺团队80余支,举办书画展、摄影展等23场次,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