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平:此情可待成追忆

2019.04.28 00:13 榆林日报 郭世平

文/郭世平

如果说新闻是历史的初稿,那么,《榆林日报》便是本土政治、经济、文化的书记官。对我而言,《榆林日报》则堪称是自己灵魂的栖居地和精神家园。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的读写生活与《榆林日报》不无渊源。上世纪80年代,位于榆林二街坐东朝西的榆林报社大门靠南墙上有个报纸栏,印象中张贴着《榆林报》《陕西日报》《人民日报》等,我大概是为数不多的小读者。从1985年我的第一首诗《眼泪》在《榆林报》变成铅字,到2018年12月发表的《存大气 成大器——我与路遥的三面之缘》,迄今为止我与《榆林日报》的因缘际会——就时间跨度上说,业已35年矣;就稿件内容上看,涉及新闻、文学、漫画、歌曲。作为一名铁杆读者和作者,我有幸见证了它从八开小报华丽转身为彩印大报,《榆林日报》亦记录了我与其文化上的骨肉相连。1991年,我与张伯达、张富汉、刘东明合写的通讯《讲质量 上品种 增效益——榆林市皮革总厂经济效益居全省同行业榜首》登载在《榆林报》一版和《陕西日报》头版头条。1993年秋天,延安大学尚未毕业的我,被北京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录取,成为鲁院深造的陕北第一人,此消息也是由《榆林报》发布的。首都求学期间,我采访了冰心、艾青、冯牧、汪曾祺、王蒙、刘绍棠、陈建功、王朔、史铁生和刘震云诸多活跃在中国文坛的老将新锐,且以名人专访的形式开枝散叶于《榆林报》《作家报》《中国文化报》……90年代后期,我在《喜剧世界》杂志社任编辑、记者,亦不忘投稿《榆林报》。有趣的是,初次与西影厂何志铭导演谋面,何导说他知道我了。我不禁有点诧异,何导说《榆林报》上见过我写的文章。日前,志铭执导的八集纪录片《李鼎铭先生》首映,我又特意问何导看《榆林日报》不了,他说还看。

迈入2000年的新世纪,我将目光聚焦于陕北地域文化研究。处于写作亢奋期的自己,井喷式地在《榆林日报》发表了《榆林四合院:正在消失的风景》《丑中见美求真善 笑里藏刀对邪恶——榆林漫画新世纪回眸》《榆林四才女》《黄土地上的真正摇滚——陕北民歌和我及其他》《张季鸾的人生观与新闻观》等大批作品。其中《榆林四合院:正在消失的风景》接连被《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等登载,我也因此还协助榆林电视台拍摄了《寻找榆林四合院》专题片。

《榆林日报》发表最多的是我的散文随笔、漫画俏皮话系列,近些年,我致力于歌曲创作,《书香榆林最美丽》《能源新都 塞上名城》以及《大陕北》和《中国精神》的获奖消息,《榆林日报》都曾予以发表和报道。

在我心中一直把《榆林日报》当作自己的师长和朋友。台湾歌手周华健在歌曲《朋友》中深情唱道:“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歌声道出了我对《榆林日报》的心声。盘点我与《榆林日报》的那些事,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

花开富贵谱新曲,云启祥瑞写华章。最后,预祝《榆林日报》这张承载榆林人光荣与梦想的主流报纸70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