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带头人” 吴堡县刘信信散养土鸡年入十万元走出致富路

2019.07.23 16:59 吴堡新闻 韦江江

“我的合作社一年能出栏1.2万只鸡,鸡肉每斤卖25元,鸡蛋每斤卖15元,一年纯收入10多万元。要富大家一起富,我还带动了7户贫困户,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见到刘信信时,他正在自家的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忙得不亦乐乎,当提及养鸡脱贫的经历时,他乐呵呵地讲述。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吴堡县不少贫困户借助产业扶贫政策这一“东风”,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其中,张家山镇寺沟村刘信信就是其中的一位“幸运儿”。2015年至今,他依靠产业扶贫好政策,通过发展养鸡产业,不仅实现了由贫困户到脱贫户的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有名的“鸡司令”,还带动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借力好政策 走上脱贫路

从“贫困户”到“带头人” 吴堡县刘信信散养土鸡年入十万元走出致富路

刘信信回忆说,由于家里条件不好,他16岁就独自去北京打工,后来经历了被骗钱、债台高筑和回老家自主创业失败,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的土窑年久未修,存在安全隐患,又被确定为移民搬迁对象。

自从被扣上贫困户的“穷帽子”,刘信信总觉得不光彩,“年纪轻轻,怎么就成了贫困户。”这句话在他的心里翻来覆去,使他昼夜难眠。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再没有勇气站起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再三劝说下,刘信信找朋友借了8.5万元,又去镇信用联社贷了5万元,自筹5万元,发展养鸡产业。刘信信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在养鸡上,半年时间就净赚了3万元。

从“贫困户”到“带头人” 吴堡县刘信信散养土鸡年入十万元走出致富路

捞到“第一桶金”后,刘信信对发展养鸡产业更加充满信心。当得知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创业方面有很大扶持时,他萌生了扩大养殖场的想法。随后,他的想法得到了镇村领导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大家纷纷为他出谋划策。最终,县上免费为他在县城附近的柏树坪后山,提供了一处1500平方米、养鸡设施齐全的创业基地,并给予5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原来他的土鸡养殖场变成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吴堡县扶贫办也给予该合作社2.3万元扶持资金。

从“贫困户”到“带头人” 吴堡县刘信信散养土鸡年入十万元走出致富路

“政府这么帮扶我,我自己更应该努力,苦点、累点我都不怕,我不仅要脱贫,还要走上致富道路。”刘信信自信满满地说。就这样,鸡场在他的精心打理下搞得有声有色,养鸡最多时达到8000只,肉鸡、蛋鸡、乌鸡远销西安、宁夏、内蒙古等地,年纯利润达到10多万元。随后,刘信信住进了县城移民搬迁集中安置房,在县城开了一家活鸡屠宰店,还在合作社孵化鸡苗,孵化率和成活率均达到80%以上,刘信信继续扩大经营范围。

致富带乡亲 热心搞慈善

“一人富了不算富,要带动大家一起富。”这是刘信信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刘信信发展养鸡产业脱贫的消息很快在全县传开,许多村民纷纷跑来“拜师学艺”。他除了免费给有需求的村民进行技术指导,还带动村里7户贫困户加入到自己的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脱贫。

岔上镇樊家畔村的贫困户刘小林以前在外打工,生活艰辛。得知他的情况后,刘信信主动联系到他,鼓励他发展养鸡产业。如今,刘小林养了400只鸡,与刘信信一起在养鸡创业基地管理经营,相互学习养鸡技术。

从“贫困户”到“带头人” 吴堡县刘信信散养土鸡年入十万元走出致富路

此外,刘信信还热心慈善事业,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给困难者,让他们感受人间真情。两年来,刘信信先后为100多名困难儿童和老人免费送去土鸡蛋、鸡肉、猪肉等物资价值2万多元。

刘信信在养鸡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用勤劳的双手战胜了贫穷,于2017年主动申请脱贫,甩掉了头上的“穷帽子”,先后站上了吴堡县自强脱贫模范表彰大会和第五届“榆林好人”表彰大会的领奖台,成为全县勤劳致富的一面旗帜。(文/图:韦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