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未来榆林绿色发展 讲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2019.08.13 11:50 榆林日报 魏丽娟 郝彦丰等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经历70年艰苦卓绝的荒漠化治理,榆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生态建设名城。风鹏正举,再度发力,8月12日,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分组讨论《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讨论稿)》(以下简称《决定》)。

与会人员汇聚一堂,讲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作为,话未来榆林绿色发展的新目标。“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施绿色发展行动”等成为与会人员热议的关键词。从今起,榆林将不忘初心、秉承传统、谱写新篇,向着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大踏步迈进。

1、重大意义——

打造绿色发展的“榆林样板”

《决定》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要着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榆林样板”,这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和肯定。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杜寿平指出,打造和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符合榆林实际,是事关榆林永续发展、荫及子孙后代的根本大计。《决定》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政治站位和使命担当,内容全面系统,措施科学到位。我们要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敢于担当奉献,积极投身榆林生态文明建设新实践,不断推动榆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博表示,《决定》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当。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对当前的榆林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刻认识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争当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要实施综合治理,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体系、保持长效。要坚持“高、精、细”原则,高起点推进,统筹规划。要扩大宣传动员,加大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鼓励人人参与治理。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守华指出,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是我市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破解资源开发带来的矛盾问题、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对榆林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要准确把握此次全会精神,按照工作部署积极对标,主动认领,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高效率展开、高标准完成。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郭培才表示,《决定》站位高、理念新、举措实、眼光长远,紧密结合榆林生态脆弱和资源富集矛盾并存实际,系统性地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规范,明确了我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指明了破解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方向,对推动我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法治“护航”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运用法治思维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此外,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特别是中省驻榆企业力量,全力做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

“《决定》契合市情实际,把准了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脉络,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责任担当。”市委委员、清涧县委书记温江城表示,清涧县将立足生态主体功能区定位,进一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坚持把生态建设与优质红枣、山地苹果、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精心打造鱼儿峁水利风景区;按照建设与管护并重的整体思路,全面创新机制推进境内黄河、无定河、秀延河治理,加强封山禁牧和森林防火工作,让“绿色清涧”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市委委员、米脂县县长高寒说,米脂将以脱贫攻坚为统领,聚焦聚力,以山地苹果为基础,以建设小米国家产业示范园为引领,因地制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总体思路——

走出榆林特色的生态文明新路子

《决定》的总体思路包含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与会人员纷纷围绕总体思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麻宝玉指出,榆林生态文明建设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经过几十年榆林人民艰苦卓绝的实践,诞生出了内涵丰富的“榆林治沙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符合省委、省政府对榆林实现“三大目标”的要求,也是解决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矛盾、推进榆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市人大常委会将运用好地方立法权,以法治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晓媛指出,《决定》立足榆林发展实际,审时度势,全面推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彰显了新时代榆林的新使命、新担当,对榆林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结合本职工作,今后将全力助推榆林生态文明建设。在编制地方立法规划、制定地方立法计划时,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地方立法的重点,为榆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从榆林的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出发,向全省乃至全国的立法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并对既有的法律做好立法监督和执法检查,为法治榆林和法治政府的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市委委员、副市长、米脂县委书记王国忠表示,《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既有战略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对榆林发展影响深远。榆林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施治,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副市长张胜利指出,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是新时期省委、省政府下达给榆林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也是我们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现实担当。榆林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但随着开发的深入,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并存,因此,要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决心,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动绿色发展;要坚持规划引领,注重顶层设计,明晰实现路径,建立健全系统的目标责任、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等体系,强化生态执法监管力度;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产业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切实把转型、绿色、安全发展理念融入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市委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说,市委立足于榆林长远、战略性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既符合榆林当前实际,也是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协调推进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政策驱动、政企合作等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市政协副主席麻占平说,《决定》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深度融合,紧密联系榆林实际,谋划了一系列举措,设定了科学的治理目标,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根据各县市区立地条件,切实做好版图规划,将我市打造成板块化、规模化、多样性的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集中各方力量,明确职责义务,引导社会资本,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3、主要任务——

八大行动谱写新篇章

《决定》提出八大行动,即实施水资源供给保障行动、造林绿化攻坚行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行动、重要生态区域环境保护行动、生态环境整体质量改善提升行动、绿色发展行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和全民生态文化培育行动。

市委常委、榆林军分区政委赵西月表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是榆林市委紧密结合榆林市情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系统工程,是推动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充分展现了市委的政治站位、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深远的战略考量。要紧紧围绕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八大行动,强化政治担当、责任担当,主动抓好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具体任务,努力营造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驻榆部队将积极响应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主动参与示范区建设,为榆林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积极贡献。

市委委员、榆林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赵勇在讨论时说:“榆林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正当其时,非常符合榆林当前实际,治土治沙的措施更全面,站位更高、看得更远。”他建议,在实施生态环境整体质量改善提升等行动时,要在充分论证调研的基础上,将文化内涵贯穿始终,让全中国乃至世界看到榆林人的治沙精神,并将这种优秀的精神风貌传承下去。

4、重点区域和系统生态治理——

全面提升“六区一河一湖和城镇体系”

《决定》中对全市生态建设重点区域进行了明确,将全市划分为“六区一河一湖和城镇体系”,实施差异化治理,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怀智表示,《决定》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全市上下众所期盼的民生大事。近年来,我市植树造林、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但整体生态仍相对薄弱,应该根据南北区域性差异,更科学地规划全局工作,同时,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管理体系,从制度和法规上予以支撑,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市政协副主席杨志先认为,白于山区作为全市生态建设重点区域,应当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持续做好退耕还林,力争二十五度以上坡耕地全部改为林地;坚持严格执行封山禁牧,最大限度通过自然的方式修复生态环境;加大山梁峁涧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群众可以用更少的田地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做好生态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努力做到五年一规划、一年一方案,使工作有据可循;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逐村、逐乡推进,注重实效。

市委候补委员、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龙生表示,《决定》根据榆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将全市划分为“六区一河一湖和城镇体系”,突出生态治理重点,同时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体现了因地制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必将指导和引领榆林走出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建设新路子。

市委委员、横山区委书记王效力表示,《决定》确立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架构、主要举措和财力保障,特别是确立了板块战略,实施差异化治理,牵住了“牛鼻子”,是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横山区因地制宜提升横山“三大板块”,即北部风沙草滩区、无定河流域沿线、南部黄土沟壑区生态建设,把生态理念贯穿到一黑(煤化产业)、一白(羊产业)、一绿(生态文明)、一城(城镇建设)“四个一”工程中,持续提升发展质量。

市委委员、定边县县长焦利民提出,结合山区群众外出打工多等实际情况,可以尝试探索一些更有操作性的生态建设方式。比如,引入一些有经验、有意向、成熟、专业性强的企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政府协调企业和群众开展土地租赁,群众通过租赁或为企业打工获益,企业也可通过自身已有的经营方式得利,一举多得。

市委委员、子洲县县长叶庆隆表示,近年来,我市防汛形势严峻,强化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应持续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力度,按照生态覆盖、柔性治水、综合施策的思路,用活用好退耕还林政策,创新“山水林田路草坝”综合治理模式,通过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互补、生态林与经济林互补的治理模式,层层设防,节节拦蓄,从源头上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黄土丘陵沟壑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5、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多管齐下 绿色发展

《决定》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多元投入机制、建立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体系纳入到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当中,受到市政协副主席、榆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贾正兰的关注。

贾正兰表示,市委全委会专题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将福荫榆林子孙后代。今后工作中,要根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处理好群众眼前利益和榆林长远发展的关系;要遵循自然规律,强化对自然的敬畏;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规划好生态环保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园区要多看多学、示范带动,调动各方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市委委员、绥德县县长姬跃飞表示,近年来,绥德县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通过引进陕果集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艽园赵家坬园区建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绥德“山地苹果”试验示范站,按照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和“三变”改革“六个步骤”,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规划建设3万亩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努力将园区打造成“新时代的高西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同时,充分发挥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60多年来水土保持试验研究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文明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姬跃飞建议,今后要加大对全市试点园区人力、物力、财力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让园区功能更加完善、生态和社会效益更加凸显;同时加强对黄土高原水利工程建设、水土流失与综合治理、旱作农业等技术的综合研究,用最新科技和创新成果突破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

6、加强组织领导——

“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

《决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

市委委员、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明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要强化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始终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张明指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凝聚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特别是全市公安系统,要严格履行法律职责,对生态环境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迅速响应,重拳出击,从快侦办,筑牢生态安全底线。

市委委员、吴堡县委书记王华认为,《决定》既高瞻远瞩,又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特别是《决定》的第六部分“加强组织领导”从夯实党政主体责任、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加强统计监测评价、建立专项考评机制、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五个方面指明了工作路径。

吴堡地处沿黄土石山区,沟谷纵横、岩石裸露、易旱易涝,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虽然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工作,绿色已成为吴堡大地的主基调,但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治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王华表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好,科学制定吴堡县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强化对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的执法监督。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县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吴堡,幸福吴堡”。

(记者魏丽娟 郝彦丰 吴杰 高苗 马蕊 徐子昕 白潇 宋炜 闫景 刘勃江 马露露 陈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