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四十里铺镇袁东利:脱贫有志 幸福在望

2020.01.15 15:32 榆林日报 马蕊

绥德县四十里铺镇袁家砭村,沿着新建的水泥路登山遥望,那座大型彩钢养殖场分外惹眼。

提起这座存栏1100头生猪的养殖场老板袁东利,村里可谓无人不知。今年51岁的他,2013年被识别为贫困户。此后,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袁东利转变思路发展起了生猪养殖产业,历经重重困难,终于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于2018年顺利脱贫,并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2013年,因两个女儿上大学、儿子上高中,家庭开支骤增,使得袁东利债台高筑。面对困境,他没有“等靠要”,而是开动脑筋,主动寻求创业项目。

“咱就是个农民,别的干不了,种地、养猪总能行。”经过多次考察,他把目光对准了生猪养殖产业,并立志创办全村最大的养殖场。说干就干,此后几年袁东利几乎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养殖场,但因市场价格波动,加之自身的粗放经营,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仅能在收回经营成本的前提下,满足全家人的基本开支。

2017年7月,绥德县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因地处河边低洼地带,袁东利的养殖场也未能幸免,400多头生猪多数被洪水冲走,圈舍设施也损毁殆尽,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

这一切,对本就背有上百万元债务的袁东利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沉重打击,3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也没了着落。年近半百,初次创业,最终却折戟沉沙,此时袁东利面临着人生中最为严峻的考验。

生活的强者从来不会被苦难击倒。洪水过后,村民们照旧能看到袁东利在残破的养殖场忙碌的身影,尽管这身影明显消瘦了许多。在这最艰难的日子里,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使他很快走出了人生的阴霾。

2018年,绥德县出台水源地保护政策,袁东利的养殖场因处于河道水源地保护范围必须拆除。但新建场舍需要重新选址,建场费用也高达数十万元,袁东利又为此发了愁。为帮助袁东利的养殖场顺利迁址,正常经营,地方政府给他补助拆迁费76万元,加上卖掉存栏生猪的收入,袁东利还完债后还略有节余,两个女儿都顺利毕业参加了工作,他肩上的负担顿时轻了许多。

对于是否还要继续开办养殖场的问题,袁东利当时也曾犹豫不决。“但自己坚持了多年的事业尚未取得成功,最初的梦想还没有实现,就此作罢实在不甘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毅然决定重整旗鼓,二次创业。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袁东利将新场址选定在村里马儿子湾的一块山地上。此后,镇政府通过积极争取,帮助他解决了土地平整和水、电设施等相关费用,新的养殖场又红红火火地建了起来。目前,袁东利的养殖场共存栏生猪1100余头,2019年累计实现盈利25万元。

对于未来,袁东利也早有规划,那便是扩建圈舍,扩大规模,力争2020年实现纯收入50万元的目标。“能有今天的好生活,全凭党的扶贫政策好。对于未来,我充满信心!”袁东利说。

袁冬利脱贫致富的案例,只是袁家砭村干部群众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该村不仅建成了智慧农业大棚种植基地、智慧农业生猪养殖基地、山地苹果种植园等村集体产业,群众创业就业的热情也被全面激发,涌现出一大批像袁东利一样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影响带动全体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