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持续刷新生态“高颜值”

2020.03.12 13:35 榆林日报 魏丽娟

绿色,是榆林发展的底色。

70年来,全市人民“南治土、北治沙”艰苦奋斗,树立起全国荒漠化防治的标杆。2019年再创奇迹:榆林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沙漠中崛起森林城。

站在新的高点,守绿人别有一番豪情:“向着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2020年,榆林将以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白于山河源梁涧区为重点,全面实施造林绿化攻坚行动,继续开展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不断巩固和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持续刷新生态“高颜值”。

榆林:持续刷新生态“高颜值”

架构生态新版图

市林业和草原局介绍,2020年,以“大地增绿、生态增彩、群众增收”为目标,按照“造管并重、保治补用”的方针,开展绿化造林攻坚行动,我市计划完成营造林及种草任务100万亩,改良退化草场10万亩,实施森林抚育3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000万株。

其中风沙草滩区建设樟子松基地20万亩,启动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沿黄土石山区坡面绿化0.6万亩,其它区域绿化2万亩;白于山河源梁涧区争取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6万亩;黄土丘陵沟壑区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这是我市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架构起区带片相连、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美化生态新版图迈出的第一步。

到“十四五”末,全市计划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500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8%以上。

城乡宜居入画来

风格各异的森林公园、百花齐放的旅游胜地、浓浓乡愁的田园小镇……如今,榆林城乡已经勾画出一幅蓝图:林茂、岸绿、景美。

“创森”以来,榆林市域森林覆盖率由33%提升到34.8%,城区绿化覆盖率由37.67%提高到40.24%,城市变得更加宜居美丽。

我市绿色厚度广度大幅增加,建成总长1500公里、造林175万亩的长城、北缘、环山、灵榆4条大型防风固沙林带,沙漠腹地营造起万亩以上成片林165块,以樟子松为主的常绿针叶林面积达到180万亩。建成18个城郊森林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16平方米。沟河路渠得到全面绿化,农田林网得到完善提升,道路林木绿化率达83.35%、水岸林木绿化率为83.06%,初步形成城乡一体、田林交错、点面结合、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2020年,榆林将重点开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及重点镇村绿化,推进环榆林城区百万亩绿化圈建设,绿化村庄200个,创建更多的“森林村庄”和“美丽村庄”,完成廊道绿化400公里,以无定河、大理河等流域及红碱淖湿地为重点,打造沿河生态景观林,“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江南美景也将成为现实。

全民植树绿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榆林的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实践步伐坚定。

多年来,榆林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如火如荼,我市建成植树基地300多个、典型示范区50多个,完成植树3.4亿株,上劳达到4650多万人次,有效带动了造林绿化的快速发展。

“大地植绿、心中播绿”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我市广泛开展了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造林活动,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制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6%,全市人民自觉融入到爱绿、护绿、植绿的行动中。

根据时令节气,2020年榆林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将在4月初开展。

为巩固和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市林业和草原局将开展以“筑梦榆林、从‘林’开始”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并推行一系列创新工作。

一是转变尽责途径,按照“方便群众、重在参与、不拘形式、灵活多样”的原则,年龄在11至60岁的男性公民和11至55岁的女性公民均可通过“实体参与”或“网络尽责”两种形式完成植树义务。

二是转变参与渠道,把原来规模化植树基地调整为具有适度规模、分散的零星植树基地,形成全市域范围内义务植树基地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

三是转变参与形式,实行造管一体化,形成既注重造林又注重管护的新理念。

同时,注重宣传督导,注重零散植绿,对在风景区、厂区、村庄、“四旁”、学校以及其它零星地块积极造林绿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大力支持;按照“政府送苗,群众栽树”原则,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网络平台预约,免费就近发放苗木,就近服务指导,确保零星义务植树造林质量;对规模达到5亩以上的义务植树,参照工程造林,适当加大支持力度;对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群众自发打造的义务植树基地,市绿化委员会将给予相应的支持奖励,并逐步打造为市级义务植树示范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文/魏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