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赤诚践初心——记市文旅局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队

2020.03.13 08:58 榆林日报 魏丽娟 通讯员马文丽

自2月16日起,市文旅局分批派出下沉一线服务防疫的68名队员,承担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支援服务社区的光荣任务。20多天来,他们不畏春寒料峭,放弃节假日,始终奋战在服务社区工作的最前沿,以默默奉献的精神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筑起居民健康安全的屏障。

“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我要参加”“家里没有困难”,这是市文旅系统党员干部接到任务时,第一时间做出的回答。

2月16日晚,接到《关于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服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市文旅局连夜召开党组扩大会进行安排部署,系统干部职工踊跃报名参加,特别是戏曲研究院、民间艺术研究院、文研所、考古队、红石峡文物管理所、镇北台长城文物管理所等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更是主动请缨,以一名普通党员身份奔赴社区一线。

经过层层把关、缜密筛选,市文旅局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队成立,他们中既有机关干部,也有下属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和党员标杆。

对于社区工作,队员们都是首次接触。“四个无物业老旧小区和两个标段四通八达的平房区,共533户1800余人。住户老龄化问题严重,出租房屋占比大,流动人口存隐患。”到岗后,这些问题摆在工作队面前。

他们带着“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信念去入户,网格化管理细分任务与社区工作人员协同合作,加强外来归榆人员监控,卡口从早到晚值守……

“20天,5天大风,最低温度零下14摄氏度。”这是文物科下沉队员刘涛日记本上的记录。每天7点至22点,刘涛要在各工作队的值守点巡回督导,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从未缺席,他说:“防疫期间,能有机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多么光荣啊!”

红石峡文物管理所5名党员由支部书记庞和平带领,坚守在常宁小区。春寒料峭,他们却说:“我们的心是热的,对党员干部来说,带头防控疫情是我们的责任。”

“哪里需要到哪里,哪里困难支援哪里”

按照市委组织部安排,市文旅局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队在文研所、考古队家属楼和剧院小区2个点值守。第一批队员到岗后,得知常乐路社区还有一些无物业老旧小区和四通八达的平房区无人值守,当即对社区负责人表态,愿意服从调度,并第一时间请求局党组增援。

防控无小事,市文旅局党组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增派48名干部下沉服务社区。

“任务最繁重的时候,我们同时值守8个点,以片区保社区,以社区保城市。哪里需要到哪里,哪里困难支援哪里。”工作队队员、资源开发科干部刘怀泉表示。

在剧院小区,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小区封闭北门,只开放南门。因封北门造成出行路程绕远,一位老住户有些情绪激动,队员们一边缓和住户情绪,一边耐心解释,“暂时封锁北门是为了更细致的信息排查,也是对咱们户主平安健康负责,您要是有需要我们还提供代买服务。”队员们的热心最终得到了居民们的支持和配合。

积极配合社区调度,文研所和考古队的队员们先后在滨河路朔月居、中医院家属院、常乐路社区一标段等地值守。“为了准确掌握外省归榆人员隔离情况,下沉队员们每天上门测量体温,了解情况,既不让周围群众恐慌,也不让隔离群众担心。”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令常乐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洋印象深刻。

“家门口有他们的身影,心里就更踏实”

广元巷16排四通八达,外来流动人口较多,市艺术研究院的马文宝、刘福玲、乔宁等工作队队员就在这里值守。

随着复工返岗人流的到来,他们一刻不敢放松,定点值守2人,巡回检查2人,常常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站就是一天,手脚都冻麻了,中途没有歇脚吃饭之处,只能自带暖壶吃泡面凑合。

“这是简单的工作,但也是最后的防线,我们一定得守好,登记好、隔离好,让榆林人民有一个安全安宁的环境。”乔宁等人扎实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赞扬,大家都说:“看到家门口有他们的身影,心里就更踏实了。”

榆阳区环保局家属院是30多年的开放式老旧小区,小区内房屋参差不齐,下院沿街面房屋大多已出租,人员关系复杂,出入口甚至连门房都没有。戏曲研究院队员们到岗第一天立即与社区对接,果断封闭南门,坚守北门。每天,队员们对小区楼道消毒,进出人员登记,替隔离人员采买。

镇北台文管所讲解员贺泽、康圆圆、马宇杰、慕涛、朱文文、叶改芸、王艳、张巧云等下沉到煤炭设计院家属院,他们利用讲解员的工作特长做好宣传、疏导等工作,主动收集、梳理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在疫情防控工作队微信群中交流探讨,力求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好。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明朗和好转,市文旅局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队队员纷纷表示,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在下沉服务社区的工作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直到疫情防控工作最后胜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