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仁荫堂全集》——值得重视的陕北古籍

2020.05.15 11:32 榆林日报 王馨

文/王馨

《王氏仁荫堂全集》作者王汝梅、王宪曾父子,是陕西清涧人,世居清涧县城寨山,史料称其家族为“科第名家,宽州望族”。

《王氏仁荫堂全集》——值得重视的陕北古籍

清代以来,清涧寨山王氏家族十余代约四百余人(含幼童)中,考取功名者249人,其中进士3人(其中一人清代宣统最末一次科举第47名,未授),恩进士3人,举人9人(含亚魁3人),拔贡、廪贡生、贡生、廪生、庠生等235人。在目前所知的陕北士绅家族中,可称独占鳌头。据《陕西通志》《清涧县志》(清道光版)记载,清涧寨山王氏有3人有文集传世。除王汝梅、王宪曾父子的《王氏仁荫堂全集》外,另有王汝翼著《荫槐堂文稿》《四书讲义》藏于乡贤祠待印,后毁于文革。

《王氏仁荫堂全集》——值得重视的陕北古籍

王汝梅,字调若,号树三,一号味堂。廪贡生,历任甘肃兰州府、陕西凤翔县训导,升任泾阳县教谕。清涧县志称其“乐于栽培寒士,所经著称”。著《游思泛言》一卷、诗古文稿二卷,崇祀乡贤祠。勑授修职郎,覃恩晋赠儒林郎,例赠文林郎,晋赠资政大夫。

王宪曾,字沖甫,号益轩,一号立生。咸丰十一年(1861)中举,同治壬戌年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秀水(今浙江嘉兴)知县,后改内阁中书,继任玉牒方略馆、实录馆校对和文渊博检阅等职。同治九年(1870)为河南副主考;光绪三年(1877)任侍读,转御史,后升任铜仁(治今贵州铜仁)知府,加衔盐运司。《清朝实录》穆宗实录告成,曾予详校。光绪十四年(1888)秋,赴湖南提取铁厂设备,病逝于常德。宪曾手不释卷,知识渊博,操政之余,赋诗为文,著有《思过阁笔记》(四卷)《心乡录》《山草堂诗文集》。

《王氏仁荫堂全集》是一部集家风家训、史学文学、政论文论于一体的皇皇巨著,其观点见识文笔都堪称经典。全书共6卷,868页。

其中第一卷家训《游思泛言》,作者王汝梅,时任凤翔训导,于道光丙午年在凤翔官署完成,寄给清涧的两位弟弟和七个子侄,是对子弟修身处世齐家治学的训诫教诲。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影印件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影印件

第二卷至第六卷作者王宪曾,是王汝梅第四子,写于光绪辛巳年贵州铜仁府知府任上。王宪曾自幼熟读经史子集,在同治、光绪两任皇帝身边任职长达十八年,曾为两帝起草重要文牍。后升职放任地方官,在主政一方期间,勤政廉洁,百姓称颂,被朝廷巡查评为“治行第一”。

王宪曾家学渊源,治学严谨,史学功底深厚,担任皇家史官的使命和历练,从中央到地方的从政经历,更使其拥有宽阔的胸襟和广博的视角,他的文集深具历史、文化、政治、文学方面的研究价值。书中涉及大量国学知识、历史典故,以及对经史子集的研究心得。其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独到的思考和认识,即使在百年之后的今天,依然闪耀着睿智的光芒,给人以启迪,“处为名儒,出为良吏”的一代大家。

《王氏仁荫堂全集》的作者生平、叙、跋等,均由清末名臣撰写。其中撰写作者生平的崇绮,是清朝260年唯一的旗人状元(是同治皇帝的皇后之父,也是启功的外曾祖父),他与王宪曾同为河南主考,其父子都曾与王宪曾同朝为官,交谊深厚。叙作者胡廷干是清末名臣,曾任山东、江西巡抚,是王宪曾的学生。跋作者林肇元,曾任贵州巡抚,与王宪曾同僚。他们为此书所做的介绍和评述,不仅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也兼具很高的文学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王氏仁荫堂全集》六卷正文由王宪曾、王翰琛父子小楷誊写,生平及叙,都由撰文者本人书写。石印本可见王宪曾父子书艺精绝,更有崇绮手书的《故资政大夫贵州补用道王公事状》,胡廷干、林肇元、郑士范手书的叙、跋,均为书法精品。

《王氏仁荫堂全集》因其不可忽视的文学鉴赏研究价值和重要的史料钩沉线索,已经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2010年,《王氏仁荫堂全集》被《清代诗文集汇编》全书收录。这部书由国家清史编篡委员会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800册,是国家清史工程最大型文献项目整理成果,收入了清代260年间约3000位重要人物的诗文集。学术界称,其中很多善本、稿本、孤本是首次影印面世,《王氏仁荫堂全集》采用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藏本。

2015年,《王氏仁荫堂全集》被《清代家集丛刊》全书收录。该书由国家图书馆出版,是我国首部系统整理的古代家集文献。该书从近千种清代家族文集中精选出150多部汇编而成。全书共201册,《王氏仁荫堂全集》占两册,为第25、26册。根据目前对该书索引卷的研究,陕北只此一部,陕西其他地市也尚未发现。

《王氏仁荫堂全集》是国家清史研究层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但因为历史原因,清涧王氏家族各门所收藏的原石印本多在文革中被烧毁,仅存其中两卷被后人从火中救出。近年来,王氏族人四处搜寻该书全本,终于得知原石印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收藏,但因属珍贵古籍,难得一睹。后虽然查到已经被《清代家集丛刊》《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收录,但这两部书是国家级大型文献资料,只有少数有研究实力的著名大学和大型图书馆才有收藏,普通人仍然是难见真容。

古代陕北地域资料稀缺且珍贵,作为陕北古代家集,根据目前研究发现《王氏仁荫堂全集》是首部,也是唯一。从光绪三十年(1904),《王氏仁荫堂全集》石印本问世,距今已经116年,《王氏仁荫堂全集》经历了风风雨雨,从民间到馆藏,再到被文献资料收录,如今静静地躺在国家级图书馆的珍贵古籍宝库里,间或惊鸿一瞥地出现在专家学者的专著里。可惜,对于普通读者,尤其对于它的家乡陕北,这部著作已经无人知晓,几近失传了。

今天,党和政府对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日益重视,全社会都在倡导重塑家风、重立家训,《王氏仁荫堂全集》对于陕北古代历史文化和传统家风家训的挖掘、展示和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而喻。

附:《王氏仁荫堂全集》故资政大夫贵州补用道王公事状

公讳宪曾,派名允谦,字立生,号益轩,陕西清涧人也。幼孤,事母以孝闻。性严正,好学,至老不倦。年十七八入泮,二十食饩,六试未售,遂就训导职,盖欲以明经举其弟子呼生也。辛酉举于乡,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癸亥散馆,授知县,改官内阁中书。庚午科与绮同奉命典试河南。前之不愿举明经就知县者,志在此耳。丁丑补侍读,己卯,值会议前御史吴可读大统遗疏,命意主稿皆出公手,廷臣韪之,议遂定。文载公集中。是岁,考取御史,庚辰出守黔之铜仁郡。会穆宗实录告成,以公详校勤劳受赏,以道员升用,加盐运使衔,陛辞时,今上谕以“时事艰难,边防尤要,须尽心竭力为之。”而公报国之念由是愈切矣。秋七月,受铜郡篆。铜,苗疆也,俗犷悍,民健讼,最称难治,故谚有:“官不猛,匪难靖;官不威,民即匪。”前官之有令闻者,率以严峻从事。而公不然也,尝云:“鹰鹯不如鸾凤,舞干羽而有苗格,古言岂我欺哉。”故为政务在德化。今黔民以铜为最良,则公之仁政可知矣。先是黔多插花地,即汉时之瓯脱也,此疆花插彼界,远近不等,多少不齐,恒为逋逃薮,莠民每恃,缉捕例应关提而协拿,仍可暂避。中丞李公用清厘正之,属吏佥以户口学额丁粮,案件纠结已多年矣,一旦变更,实非岁月事,抗言不能。时公适养疴省垣,李公默计非公莫能办,于斯登门敦请至再,公遂慨然允之,力疾回郡,不两月而蒇事。至今铜郡无插花地,公之绩也。嗟乎,化盗薮为乐土,举千钧如一毫,其才德为何如耶。会潘公霨来抚黔,以公治行第一入告文信公。诏加公二品衔,戊子秋,奏派公赴湖南迎提铁厂机器,卒于常德旅次。年六十二也。绮与公通家子也,交最久,知最深。今公殁数年矣,追忆生平,惋然心目,援笔而识,以示景仰云尔。

光绪十有九年秋七月,年愚侄 崇绮 谨识

(注:崇绮(1829—1900),清代唯一一位旗人状元。晚清大臣,字文山,阿鲁特氏,妹妹为恭肃皇贵妃,女儿为孝哲毅皇后。同治侍讲,光绪间历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与徐侗同为大阿哥溥儁师傅。八国联军入京时,随荣禄走保定,自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