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按下“快进键” 发展加速度

2020.05.26 08:30 榆林日报 ZaiYuLin.Com

眼下正值核桃生长关键期,在子洲县何家集镇曹家沟村、眠虎沟村的核桃产业基地,该县林业局专家正现场“传经送宝”,指导村民开展修剪、拉枝、嫁接、病虫害防治、树木整形等管护工作,这只是繁忙的子洲大地上的一个缩影。今年,子洲县按下经济社会发展“快进键”,跑出美丽幸福实力子洲建设“加速度”。

1、聚焦增收,绘出富民图

子洲县聚焦聚力农民增收致富,以巩固扩大主导产业规模、加快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着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山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绘出一幅强农富民发展图景。

该县坚持“果药并举、南绒北肉”的产业布局,将新建山地苹果基地2万亩、以黄芪黄芩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2万亩,新栽补植核桃2万亩,改造低产苹果、核桃2万亩;肉羊、肉牛、超细绒山羊养殖规模分别达到10万只、2万头和6万只。推广马铃薯“一亩田”良种9000亩、小杂粮良种2万亩,实施川水地种植结构调整2000亩以上,新建设施大棚454亩,发展裴家湾1000亩光伏农业蔬菜大棚基地项目,新增饲草种植面积1万亩,建设秸秆加工中心1个、收储运加工网点8个。以“生态优先、规划引领、多元投入、政府配套”的思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万亩、果库20座,新建集雨窖200座。

工人们正在对黄芪进行初加工 本报通讯员付宏丽摄

工人们正在对黄芪进行初加工 通讯员付宏丽摄

与此同时,子洲县着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县,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引进阿里、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培育子洲山地苹果、子洲黄芪两大品牌,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推动“三库三平台”建设,即健全农林科技专家库,建立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储备库,充实农业科技人才库;挂牌成立中国黄芪研究院,推动设立陕北山地苹果研究院,探索搭建基于智慧农业模式下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平台。

2、城乡共建,打造幸福园

今年,子洲县进一步深化“一主一副两带”主体城镇空间结构和“东进西扩南防北治中优化”县城布局,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宜居县城为核心、特色小镇为板块、美丽乡村为点缀”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体系。

加大新城区拓展和老城区项目包装、招商引资力度,开发苗家坪老街区;加快张寨高渠新区建设,并向马蹄沟延伸,推进城镇一体化集聚发展;抓紧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市政道路建设;打造颐和小区新型智能化示范社区,提升网格化服务能力;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违、治占道经营”专项行动,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加大补绿增绿、拆墙透绿、管绿护绿力度,提升县城绿化覆盖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修建大理河县城段液压坝,加快推进净化水厂改扩建、康家沟备用水源地建设和大理河综合治理。

着力打造产业“精而特”、功能“聚而合”的小城镇。全面巩固提升2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全县乡村振兴。

3、铁腕治污,绿色成底色

今年,子洲县紧扣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定位,强力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综合治理标杆县建设。

以铁腕治污30项攻坚行动为抓手,全力打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县城建筑垃圾场建设,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建设马蹄沟、老君殿、淮宁湾、三川口、驼耳巷、砖庙等乡镇污水处理站。落实“河湖长制”,整治污水直排,推进“一户一策”禁养区养殖户搬迁及整治工作,确保大理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同时,实施防护林工程造林6000亩、天保二期造林2000亩;改造提升金鸡山公园、佛殿堂生态公园,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全面提高高速公路沿线和重点道路、山体、区域绿化覆盖率。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8400亩,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不低于1000亩。

4、把脉民生,精准增福祉

子洲县紧扣民生“七有”目标,精准把脉,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实施教育事业提振工程。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成果,完成省级“双高双普”验收,出台《子洲县教育教学质量提振三年行动计划》,扩大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范围,探索整校托管合作模式,完善一线带课教师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实施医疗服务提升工程。完成妇保站、疾控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县医院门诊大楼改造和4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启动县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加强基层医疗人才引培力度,建立完善乡镇医院临床医生奖励机制。

实施文化产业惠民工程。完成文化中心布展,县图书馆、档案馆建设工程主体完工。加大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开展节日文化、广场文化、全民阅读等活动,开展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做好非遗项目申报。

实施社保体系健全工程。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下。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农村互助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通讯员 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