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花石崖镇高念文村:给群众“稳稳的幸福”

2020.07.20 15:31 榆林日报 ZaiYuLin.Com

太阳能路灯整齐矗立,通村道路干净整洁,村民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神木市花石崖镇高念文村,这个昔日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在夏日里焕发出勃勃生机。高念文村地处神木南部山区,地势偏远,大部分青年劳动力外出。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在驻村工作队和各级帮扶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该村通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产业上做文章,让全村村民树立信心,围绕脱贫目标自力更生,2018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

人居环境改善让脱贫越来越稳

走进村子,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穿梭在村舍之间。“这两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好了,收入增加了,环境也变得干净整洁了。”村民高忠平说,几年前,村民过日子只能守着几亩山地,牛耕人背,靠天吃饭,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山上很多土地撂荒。如今,村里大变样,通了水泥路,吃上了自来水,有了发家致富的产业,生活越来越好。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市住建局作为帮扶单位,选派工作人员组成驻村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驻村工作队制定了详细的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通过提升改造,将原有的13公里通村道路,拓宽为4.5米标准化混凝土路面;修建11公里通组道路,实现了4个小组进村硬化道路全覆盖;新修建生产道路1.2公里,修建村委会至合作社道路260米,并安装太阳能路灯24盏,“组组通”公路的建成,让农副产品销售更快捷。

同时,进一步实施人饮工程,安装自来水净化装置,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保障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及安全。为村内更换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各个村民小组全部通了动力电。在村内实施卫生厕所改造工程、投放垃圾收集车、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各项基础设施项目的扎实推进,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为高念文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元产业发展让日子越过越甜

“仅靠养羊,我家一年就有4000多元的收入!”脱贫户刘金莲笑着说。从贫困到脱贫,勤劳是她致富的“法宝”。刘金莲的丈夫因脑梗导致半身不遂,家里仅仅种植了几亩地维持生计。2017年,驻村工作队为她申请了公益性岗位,负责村里的道路保洁工作,每个月工资600元。同时,给她指了脱贫新路子,引种10只羊子,通过发展种植养殖增加收入。当年年底,刘金莲家就脱贫了。这几年,她家每年收入2万多元。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高念文村驻村工作队按照产业扶贫模式,积极鼓励贫困群众引种羊子、牛等,通过发展畜牧养殖来增加收入。该村贫困户高生爱也引种了10只羊子,他说:“多亏了政府在畜牧引种、养殖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帮助,让我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有信心。”

在发展畜牧养殖产业的基础上, 高念文村还大力推广宽幅梯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同时,修建了小杂粮加工厂,成立了村集体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收购村民的小杂粮,经过加工后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如今,合作社已经步入正轨,有效帮助村民销售了小米、玉米、绿豆等小杂粮,拓宽了村民增收新途径,贫困群众参与度日渐提高,截至目前,贫困户每户累计分红2200元。

智志双扶让致富路越走越宽

“看,这是我家的流动红旗,村里还奖励了积分,可以兑换厨具、洗护等生活用品,我一定要把卫生打扫得更干净,让流动红旗一直留在我家。”刘金莲指着墙上挂着的卫生流动红旗高兴地说。

流动红旗是高念文村以智志双扶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村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全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广泛开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创业致富模范、环境卫生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和道德模范等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带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潜移默化地在村民中形成孝老爱亲、诚信和谐、勤劳致富的好村风,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凝聚起精神力量。

为激发贫困户勤劳致富的信心,该村还依托“爱心超市”,积极组织开展“以劳动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评比活动,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充分调动了贫困户主动参与、自主脱贫的意识。

开展道德评议、开设道德讲堂、选树先进典型、加强技能培训、“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礼品……几年来,这些举措有效地引导贫困群众自强不息、勤劳致富,主动提高发展能力,增强脱贫决心和信心,真正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自驻村以来,我们竭尽全力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村里面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村民自身发展动力十足,看着村里的变化,我们很欣慰。”王瑞军说。(通讯员 白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