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青山路街道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2020.08.10 12:54 榆林日报 ZaiYuLin.Com

环境美了,矛盾少了,邻里关系和谐了……今年,榆阳区青山路街道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以改革创新、系统集成、协同推进为基本方式,以“七联工作法”为抓手,全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坚持组织联建。结合城市党建区域化统筹、“双考双评双报到”工作,发动市区两级报到单位、党员干部参与社会治理。充分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建立群众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清单”制度,实行“双向认领、双向服务”。依托网格化管理,将报到的单位和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各个网格、小区、平房片区内,形成党员与党员结对、党支部与党小组结对机制,真正做到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零距离服务。大力扶持各类公益性、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各级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截至目前,共开展志愿服务、就业培训、心理咨询等各类服务活动50余次,参与志愿者900余人,有效推动社区服务多样化、特色化。

坚持网格联心。科学设置“1+7+49”全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在辖区全面推行街巷长制、“两长四员”,建立街道、社区、辖区企事业单位、街巷长、网格长五级联动机制。其中,在辖区12条主干道选出驻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长、在11条主巷道选出有威望的居民党员担任巷长,在87个小区全面推行“两长四员”(即党小组组长、楼栋长、卫生委员、治安委员、文体委员、物业房管员),49个网格全面成立党小组,平房片区建立48个党员中心户。按照“1+1+X”的配置模式,配置规范的全科网格服务队伍,实行15类人员进网格,形成覆盖每个单位、每个小区、每家每户、每个区域上下联动的一张“立体网”。

坚持会议联席。全面落实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辖区单位的沟通、协调和指导,充分发挥辖区单位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定期召开党员居民代表座谈会、居民议事会议、居民联谊会等方式,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前提下实施治理事项并组织动员各方力量联动商议落实,实现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

坚持矛盾联调。建立网格、社区、司法所三级有机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健全完善信访、矛盾纠纷、网络问政台账,通过教育引导、关爱化解、依法打击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在街道成立“三治”议事委员会,社区设立“三治”议事屋,充分发挥“三官一律”、在职党员进社区进网格作用,切实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依托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夜校、法律援助等活动。充分发挥居民主动性,在每个社区成立一支调解队伍,全面打造“品牌调解工作室”。

坚持事务联商。以推进居民协商议事为重点,构建党建引领院落、小区治理的组织模式,全面搭建起居民、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居民议事机构。全面修订推行社区公约、小区公约,指导规范有条件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无条件的小区成立居民议事小组,平房片区以20户为单位,成立居民议事小组。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通过法定程序担任业委会主任或居民议事小组组长,聚焦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民生保障服务、环境卫生改善等方面,切实解决小区、巷道存在的实际问题。目前,已实现辖区小区、巷道全覆盖。

坚持群众联动。全面推行社区干部和党员联系走访服务群众制度,网格长每月对所有网格住户至少走访一次,询问居民对社区、网格工作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根据居民需求设置合理的“微治理”项目。在平房片区实施“三个五”工程,确定50条试点大巷、50条试点小巷、500个示范院落打造试点,采购绿植、花卉2500余盆,建立院落卫生“红黑榜”,聘用49名网格卫生监督员,对辖区巷道、居民房屋楼顶、墙体、院落空间等进行美化亮化绿化,实现党员活动、矛盾解决、邻里互助、环境美化、文化娱乐“五在院落”。持续深化“三无小区”治理。

坚持成效联评。建立居民广泛参与的成效考核机制,从社区、干部的考核,到小区、院落评比,到“微治理”项目评测,都邀请居民代表组成评审组,以居民群众意见为主,将基层社会治理的评价权交给广大居民群众,确保各项举措急民所急、为民所需,真正实现居民才是“阅卷人”。(通讯员 姜庆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