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不捡贝壳谋生

2020.10.17 14:24 在榆林网 ZaiYuLin.Com

《汉书·食货志下》记载:“大贝,长四寸八分以上,值钱二百一十六,小贝,长一寸二分以上,值钱十。”

古时的以物易物逐渐出现了交易混乱和不公的情况,人们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个矛盾,而原始社会靠近夏商时期的这段时间,人们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散发出美丽光芒的贝壳,被当时的人认为是精美的宝贝,再加上工具的缺少使贝壳的制作难度加大等原因,贝壳在原始社会时期乃至夏商时期都被当作货币来使用。那么古代的时候,为什么依旧有如此多的穷人,人们为何不多捡一些贝壳让自己富裕起来呢?

路途遥远

被人们用来当作货币的贝壳,是一些海边生长的特定种类的贝壳,而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栖息地是更加容易生存的地方,大部分的人居住在比较适合种植粮食的内陆地区,如果内陆人想获得贝壳的话,只能到海边去,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生存本来就是他们的一个难题,跨越千山万水到海边的过程中,不但要寻找到足够的食物,更有无数的毒蛇猛兽伺机而动,到达遥远的海边可以说是痴心妄想。

不易制作

为了方便,贝壳通常会经过打磨和钻孔串成一串携带,用线把贝壳串起来,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使用的工具也很粗糙,用尖锐的石头当作武器才是常态。贝壳本身就很小,加上硬且脆的性质,想要用粗糙的工具在贝壳身上留下一个小孔很难,有时还要进行打磨和雕刻,这对于平民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平民基本做不出可以正常流通的贝壳。更何况古时严格管理贝币,若发现私自制造贝币的人,会严惩不贷。

使用范围受限

贝壳在最初是作为美丽的装饰品出现的,之后才作为贵重的宝贝进行交易,成为货币。这种精致而稀少的“宝贝”通常只有贵族才能够拥有,对于大部分平民来说,食物才是硬通货,他们依然是用以物换物的方式生活,所以即使平民获得了贝壳,也没有人会与其交易,甚至还会被贵族怀疑是偷来的东西。即使平民经过千辛万苦得到了合格的贝壳,也很难去使用。

榆林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