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彦:心中的榆林(散文)

2020.10.17 14:25 榆林日报 ZaiYuLin.Com

文/郭彦

榆林是一座神奇而壮美的城市。作为一个榆林人,我对榆林的历史和文化充满热爱与自豪,对榆林的现在和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

神奇的榆林——

石峁古城的发掘,石破天惊,将黄帝时期的文明第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公元前4300多年前,中华文明已高度发达;它之所以震惊世人,是因为让中华五千年前的文明不再虚无飘渺,有了历史的实证。

据我所知,在石峁古城周围,还分布了数座类似石峁城的历史遗迹,比如府谷的寨山遗址,也是同时期的城堡,规模之宏大、文明程度之高,亦令人惊叹,目前正在发掘的前期。可以想象一下,中华上古时期的文明就发源于黄河流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这里曾经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到了秦朝,这里建置上郡,秦始皇派公子扶苏、大将蒙恬领军30万驻守这里,修筑万里长城,这里成了北拒匈奴的边关重镇,上演着一幕幕悲壮的故事,从而也孕育了一代代英雄豪杰,神木的杨家将、呼家将,府谷的折家将,绥德的韩世忠,靖边的赫连勃勃,横山的李继迁、李元昊、李自成,定边的张献忠等等,他们都曾经叱咤风云、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榆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红色的榆林——

榆林是陕北革命的发源地、红军东征的出发点、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榆林1924年就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7年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1934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榆林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毛泽东在榆林的8个县30多个村庄转战生活过,召开了著名的杨家沟会议、小河会议等,发表了《东征宣言》《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沁园春·雪》等重要著作。革命战争年代榆林为革命献身的就有两万多人,涌现出李子洲、霍世英、杜斌丞、李鼎铭、张季鸾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著名人士,还有领导革命的刘澜涛、马文瑞、郭洪涛、张秀山、安子文、张达志、贾拓夫、阎揆要等一批党的高级干部。可以说,榆林这片红色的土地既孕育和保护了革命的火种,又发展和壮大了革命的势力,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绿色的榆林——

过去,榆林是黄沙遍地的不毛之地,“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一年六十天风,打过春,又刮七七四十九天摆条风。”林木覆盖率只有0.9%,形成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榆林城曾被迫3次南迁。

新中国成立后,榆林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向沙漠进军。从惠中权、李守林、石光银、牛玉琴、漆建忠、朱序弼到杜芳秀、张应龙、李增泉等,都是众多治沙大军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塑造了“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榆林治沙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榆林人续写着绿色传奇。

历经70多载岁月沧桑,在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下,榆林人民依靠常人难以想象的吃苦精神和顽强毅力,治理沙化面积2.44万平方公里,使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或半固定,营造出2157万亩的沙漠林海,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3%,率先在全国实现由“整体恶化”向“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使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创造出属于中国乃至世界的绿色奇迹。

榆林人民治沙的奇迹,奇就奇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有敢于担当不畏艰难的勇气上、有一往无前艰苦奋斗的精神上、有无私奉献爱国爱家的情怀上。

多彩的榆林——

榆林的文化艺术五彩斑斓。

榆林是陕北民歌的故乡,是信天游的源头;陕北秧歌、陕北锁呐闻名全国;陕北剪纸、陕北泥塑精美绝伦;陕北说书、榆林小调韵味独特;陕北历史、陕北民俗悠久厚重;陕北小吃、塞上美食令人难忘。

榆林众多的文化名胜多姿多彩。有五千年的仰韶、龙山文化,有三千年的边塞文化。大漠草原与黄土高原相接,游牧文化与中原文明交融,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西北圣境白云观、摩崖石刻红石峡、内陆湖泊红碱淖,更有府州古城、大宋无梁殿七星庙、李自成行宫等有影响的文化古迹1600余处。现代的如柳青文学馆、张季鸾纪念馆、路遥文学馆、刘若望渡渡美术馆、佳县峪口艺术小镇等,一大批文化新宠如雨后春笋般在榆林大地立地生根。多彩的榆林是文化艺术的殿堂。

美丽的榆林——

榆林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把习近平总书记确定的追赶超越的目标任务转化为锐意进取的生动实践,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抢抓机遇,团结奋斗,不断开创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

榆林是国家布局的能源化工基地。我们看到的神华能源化工、陕煤榆神1500万吨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项目、北元化工、西湾露天矿等一大批项目,都是煤化“12363”高端化工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推进,随着国家能源化工实验室在榆林落地,各个大项目的陆续投产,孵化基地与技术开发并重,技术开发与产业融合同步,形成了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新高地和未来发展的引擎。

一边是工业在快速发展,另一边榆林的生态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也走在了陕西前列。中央七套播出的以赵家峁为代表的榆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让我们看到了农业与工业并重向前发展。另外,榆林这几年在文化建设上的投入也是大手笔,阳光文化创意园、榆林档案馆、陕北民歌博物馆、陕北民歌大舞台、榆林大剧院等一大批文化设施的建成,有力地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指示精神。 基础设施同样是快速发展,榆林有“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有“五纵三横”铁路格局,开通了32条国内航线,客货流量都是陕西第二大航空港。省委给榆林提出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随着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一个经济发达的榆林、一个生态文明的榆林、一个惠民幸福的榆林定会早日实现,成为人民群众期盼的美丽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