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勋:家乡是我们永远的情结

2020.10.17 14:26 榆林日报 ZaiYuLin.Com

文/杨建勋

对家乡亲戚如待自己的好人张北京、心有梦想的“发明家”黄大宝、不忘初心倾情支教的范老师、沙漠绿洲“首富”乔树林、无私奉献的扶贫书记神笔马亮……影片《我和我的家乡》中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人刻骨铭心,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就是我们追随的榜样。

《我和我的家乡》是继《我和我的祖国》后又一部影视力作,截至10月8日,电影票房突破18亿元,连续7天单日票房突破2亿元,之所以达到如此“业绩”,是因为故事与我们的心靠得很近,与我们产生了令人震撼的共鸣,家乡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的情结。

尤其是《回乡之路》,那被广袤无垠的绿色紧紧拥抱的毛乌素沙漠,那憨厚朴实的陕北农民,那磁铁般亲切自然的陕北方言,那性格粗犷,表面气派、内心充满恋乡情结的“土豪”乔树林……一个个翔实的画面在我们的眼中不时浮现。这一幕幕场景,就来自我们的家乡——榆林。

《回乡之路》就是我们的回家之路,沙地苹果经销商乔树林俨然一副成功者的模样,为何遭到当年同校师姐、电商女王闫飞燕的嫌弃?又为何被“飞”师姐的助理杰西卡疑为“骗子”?这样喜剧性的悬念更增加了艺术的神秘色彩,影片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集中地体现了每一个人物对家乡的怀恋、归依、热爱。让观众在诙谐中认识,在笑声中体味,在感动中顿悟,一波三折,娓娓道来。

乔树林看似光鲜的“土豪”形象背后,藏匿着治沙英雄的得与失、血与泪,他是所有毛乌素沙漠治沙人的典型和缩影。治沙是无数陕北人的梦想和追求,是对大自然不屈不挠的挑战,是对命运的抗争和对初心的坚守。曾经,榆林是全国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但在新中国绿化大政的支持、引领下,几十年如一日,一代又一代的榆林儿女怀揣梦想、胸存大志,孜孜不倦地防沙治沙、植树造林,最终实现了“林进沙退”的华丽转身。涌现出了石光银、牛玉琴、张应龙、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等一批享誉全国的治沙英雄和先进集体,这是影片产生的重要现实土壤。

乔树林形象背后就是一片树林,就是一片森林,就是一个顽强的生命力,就是一个个给沙漠披上绿色盛装的家乡人。当前榆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种种可知未知的挑战。“心中有梦想,眼前能发光”,我们每个家乡人,就要永远有一颗“回家”的心,自己要成为一棵树,让身后成为一片林。国以家强大,家以国发达,治沙成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治沙事业的接力棒要继续传递下去,让治沙精神和家乡情结影响、感染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