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需修炼好“仁义礼智信”之道

2020.10.28 20:05 在榆林网 马文

“仁义礼智信”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历代儒士推崇,并成为后世评判做人的道德准则,影响至今。笔者认为,仁义礼智信”不只是我们做人所需遵从的道德标准,也应是我们干好基层工作所需的一条重要“工作法则”,必须勤加修炼。

修炼“仁”之道,筑牢为民服务的意识。“仁”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与“仁”的核心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相通的。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是党的政策的贯彻者、执行者,心中有民,为民服务的质量才会更好、更高,才能更好打通“最后一公里”,化解服务的“肠梗阻”。基层也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作为基层干部,应坚持修炼自己的“仁”之道,始终以人为本,以造福百姓为己任,干一切工作的时候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根本点和落脚点,不断筑牢为民服务的意识,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自己的“仁”之道。

修炼“义”之道,锻造忠诚正义的作风。“义”就是坚守正义,忠诚为道。党的干部深受党培养多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正义,不背叛党和人民,任何时候都不做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在工作上党的干部忠于自己的职业,不被丑恶势力所迷惑,始终坚守正道,履职尽责,这就是“义”,想事情、作决策能够站在人民的立场、国家的立场,维护人民利益不被侵害,政府权威和形象不被玷污,这也是“义”。生活中,为了朋友我们可以“两肋插刀”,但这是小义,党的干部的觉悟不能仅仅局限于此,应该将小义转化为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大义,转化为坚守正义、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忠于自己的职业,尽职尽责,不负党和人民的培养,成就大义。

修炼“礼”之道,涵养知礼敬人的品德。“礼”就是要注重礼仪和尊敬他人。知礼敬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礼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敬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作为基层干部,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这一点,发自内心去尊重和礼遇人民群众。工作中,在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时候,温和待人,把人民群众当老师来尊重,充分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求教工作的方法,你把群众敬如天,人民群众自当点赞你,配合你,这样工作起来会更加顺利。用知礼敬人的品德去工作,去和人民群众打交道,定会受到社会和人民的认可和尊重,造就新时代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修炼“智”之道,练就攻坚克难的本领。“智”就是要提升素质,增强本领,用聪明才智辨别是非,服务社会。基层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天地,当然,要实现“大有可为”基层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素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干部必须多渠道、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工作本领,才能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当下,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但仍然有诸多短板问题和“硬骨头”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所以,必须不断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来更好地完成剩下的“硬任务”,在向书本要知识的同时,基层干部更要俯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向群众学习,不断练就攻坚克难的本领,做工作中的“多面手”“全能王”,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智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修炼“信”之道,厚植守信重诺的底色。“信”就是要注重诚信,信守承诺。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有粮食和战备充足,百姓才会信任你、拥戴你。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成为我们各级干部共同的诺言。事实证明,我们党做到了,自脱贫攻坚工作打响以来,各级干部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真抓实干,从“两不愁、三保障”入手,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攻坚克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显著增强,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同和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更应该信守承诺,诚实守信,答应群众的事情就应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不欺骗和隐瞒群众,坚决维护好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形象,树立守信重诺的良好干部形象。

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基层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基层干部要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更好适应各种复杂的局面,修炼好自己的“仁义礼智信”之道,作新时代奋发有为、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干部。(文/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