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当代青年才俊要主动担当

2020.11.30 18:12 在榆林网 唐伟

近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仪式,高规格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习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广大劳动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全国,全国上下都投入到这场严峻的抗疫战争中。随着疫情不断的“加码升级”,各地医疗物资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告急,甚至告罄。但幸运的是,随着近年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工业已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这样强大的制造业背景下,应对特殊时期的物资生产保障我国已显得越来越从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企业复工复产有序开展,为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提供了扎实的物资保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同时还有能力向世界其他疫情国家输送防疫物资,“中国制造”立下了为全球抗疫立下了汗马功劳。

早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就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以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同行无法匹敌的产品为目标。我国虽是名符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也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频繁遭遇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

从国家层面进口高精度仪器到国人国外疯抢奢侈品,“中国制造”产品过往已缺少“工匠精神”而遭国人冷落,其中有制度原因、市场原因...但笔者想表达的是,国人对制造业的轻视。中国历年高考志愿填报,工商管理、法学、金融、计算机等电子经济类学科往往受到学子和家人们的青睐,家庭希望孩子们学有所成能到互联网、银行、政府等行业部门就业,工资待遇好,环境清洁卫生,在人前显摆还“倍儿有面儿”,一些传统老牌工科却不受人待见。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缺乏“工匠精神”的根源就在于人才的匮乏,特别是顶级人才,这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就有“定数”,“工匠精神”也就何从谈起。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要充分认清到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肩负的使命,争做“工业强国”的引领者,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担。(作者: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