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打出“六套组合拳”激发园区新活力

2021.01.15 12:29 在榆林网 榆林政研改革

榆林市自1993年创建神府经济开发区以来,经过20多年快速工业化进程,到2017年建成或规划在建各类产业园区44个。产业园区在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设立审批不规范、布局散乱多、体制机制僵化、类型单一等突出问题。2018年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围绕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将“如何加快各类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全市加快发展”作为十大战略问题之一,以改革创新破除园区发展弊端,打出六套“组合拳”,激发出园区发展新活力。

打出顶层设计“组合拳”

铺好创新发展路径

针对存在问题,榆林市组成由院士级专家领衔的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物化出台了加快产业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坚持规划引领、体制机制改革、园区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策体系、强化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强化顶层设计,提出了整合优化园区、编制总体规划、发展“飞地园区”、培育新兴产业、聚力招商引智、强化市场化运营机制、开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实施“镇园一体”改革、扩大管理审批权限、加大资金土地支持、完善考核制度等23条重大改革举措。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保障。

打出整合撤并“组合拳”

优化园区发展布局

针对园区布局定位散乱多问题,立足市情实际,集中力量打造“产业创新与产城融合引领区、高端能化产业核心承载区、煤电化工提档升级区、油气煤盐综合利用示范区、生态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五大园区板块,并依据“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原则,以国家级和省级园区为主体,合并、托管区位相邻、产业相近的园区,园区数量由“十三五”规划的44个整合为23个。调整园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资源禀赋,每个园区规划发展2-3个主导产业,形成以能化产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为辅的产业集群。通过整合优化,全市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形成了集约化、集团化发展格局。

打出人事薪酬改革“组合拳”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针对园区干部干劲不足的问题,推行市场化用人机制,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原则,开展“档案封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按岗定薪”的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主任以下全部实行聘用制。目前,神木市各园区副科级以上岗位已完成竞聘任命,实现了园区管理由“以人定岗”向“以岗定人”、用人机制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考核评估由“主观评价”向“量化考评”、个人收入由“死工资”向“活薪酬”的转变,榆林高新区、榆神工业区、榆阳区等剩余县市区园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已全部推开。通过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园区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干部工作作风更加扎实。

打出行政审批改革“组合拳”

提升政务服务品质

针对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僵化问题,着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行“一站式服务”。设立园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或“园区审批窗口”;编制园区权力、责任、流程“三张清单”;推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证照分离”试点、授予或委托园区派驻机构、“见章跟章”及“承诺制+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改革。榆林高新区、榆神工业区两个国家级园区已分别签订省、市相关部门下放事项委托书51项和41项,可承办行政审批事项169项和137项。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园区获得更大发展自主权,“园区事园内办”的高品质政务服务逐步实现。

打出提档升级“组合拳”

引导园区规范发展

针对园区发展不规范等历史遗留问题,根据园区整合优化方案,对23个园区的总体规划进行重新编制或修编,引导各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园区,加强对市级园区的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园区发展能级。目前,榆林高新区、榆林经开区2个国家级园区已列入国家开发区名录,府谷高新区、神木高新区和榆佳经开区获批省级园区,靖边经开区等3个园区已上报省级相关部门待批。通过科学引导,全市产业园区低水平竞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形成了依法依规、科学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

打出个性化考核“组合拳”

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针对不同园区开展个性化考核,聚焦各园区主业和职能,重点强化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科技创新、服务效能考核,实现考核由偏向“摊大饼”转为注重“高质量”,助力全市产业园区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转型发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与园区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对优秀等次园区进行表彰奖励,并在资金支持、项目布局、干部使用上给予倾斜。通过深化改革,园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2019年全市产业园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17亿元,同比增长32.8%;签约合同项目98个,引资额863.32亿元;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4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82亿元;入园企业综合满意度达到92%,同比提升11.4个百分点。

榆林市产业园区发展平稳有序的同时,更呈现出勃勃生机,总结相关经验,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改革是园区应变局开新局的根本动力。一方面,体制不优、机制不畅、活力不足、布局散乱等问题是目前园区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另一方面,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主阵地,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地,经济发展火车头和主战场”作用,是对产业园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榆林市通过深化园区改革、打出“六套组合拳”,帮助园区补齐了发展短板,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为园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场化是园区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推广“政府推动、企业运营、市场化运作”的开放运营模式,实行公司化的人事薪酬管理制度,以岗定薪、薪随岗变,在薪酬体系、激励机制上打破传统制度束缚,改变了园区过去机械僵化的管理体制,开创了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提升服务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以建设服务型园区为目标,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强化“精准服务”理念,按照“事权下移、人员下沉、减员增效”要求,用“店小二”精神优化营商环境,将工作重心向服务企业、项目、招商引资一线倾斜,极大地提高了园区的行政服务效率,更成为吸引优质企业投资、推动重大项目落地的助推器。

优化产业布局是园区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榆林市结合自身优势,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亩均效益为重点,坚持集聚集约发展,围绕主业布局五大园区板块,形成“1+X”产业发展格局,切实提高了园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后劲,发挥了园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中的积极带动作用。

来源:榆林政研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