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榆林“甲衣未解 再跨征鞍”

2021.02.01 17:15 榆林日报 ZaiYuLin.Com

告别绝对贫困,实现乡村振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榆林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榆林“甲衣未解 再跨征鞍”

2020年2月7日,省政府发布公告,宣布佳县、清涧县、子洲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榆林市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020年底,全市899个贫困村、48.6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榆林市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合力攻坚,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脱贫答卷”——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底的3507.17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12023.57元,年均增长27.94%;特色产业累计覆盖25.6万户,建设带贫经营主体1149家,带动7万户贫困户,17.07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榆林“甲衣未解 再跨征鞍”

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5.7万人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保,大病救治贫困人口1.46万人次,四类慢性病患者签约管理5.28万人,新建村级卫生室666个;危房改造2.17万户,易地移民搬迁1.33万户、4.6万人;实施安全饮水工程6213处,有效解决和改善24.8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榆林“甲衣未解 再跨征鞍”

实施通村公路6447公里,全市2962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109个自然村通动力电,137个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电信普遍服务惠及贫困村773个、贫困户6万户。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榆林“甲衣未解 再跨征鞍”

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全市2957个行政村实现“一肩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明显提升,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得到锻炼成长,干部作风明显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榆林“甲衣未解 再跨征鞍”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历史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合力攻坚,离不开上万名驻村干部和4万多名帮扶干部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每一名贫困群众的自强自立、顽强拼搏。我们是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市扶贫办主任王志强说。但面对部分脱贫户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一些边缘户存在致贫风险,脱贫地区产业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的局面,下一步的工作仍任重道远。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榆林“甲衣未解 再跨征鞍”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榆林市将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着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具体而言,就是要准确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理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变与不变”,坚决守住已脱贫人口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的“一条底线”;推动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个转向”;启动过渡期内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三大任务”;抓好政策、规划、工作、机构“四个衔接”;做好宣传总结、政策衔接、脱贫成果巩固、防返贫监测、重点工作衔接、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六项工作”。

新时代孕育新希望,新使命呼唤新作为。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变的是目标阶段和任务重点,但为民初心和使命担当永不会变。面对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全市上下将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奋力谱写榆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