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万镇界牌村的“牛司令”的“牛日子”

2021.02.05 09:33 榆林日报 刘思源

沐浴着冬日暖阳,村民们正悠闲地聚在村头聊着农事,路上一个“牛司令”赶着一群膘肥体壮的牛走来,大家议论纷纷:“腿不方便,还喂十几头牛,真能吃苦。”“不容易呀,来来回回多少趟去地里拉秸秆,一拉就是300多斤。”

村民们议论的这个“牛司令”叫贺爱平,神木市万镇界牌村人。踏实、勤劳是村里人对他的一致评价。

今年51岁的贺爱平年轻时曾在乌海石矿打过工,也曾去西安打拼过,卖菜、卖粮、卖水果,当时虽然收入不多,但足够他开销用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贺爱平骑三轮车送玉米,不慎从三四层楼高的坡上摔下,折断5根肋骨,借钱做了手术,可右腿和背部落下了残疾。祸不单行,2017年,刚两岁的女儿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单手术费用就16万元,他只好和妻子挨家挨户求人,七八百,一两千……终于凑齐了手术费。那时,家中的50亩口粮田是唯一的经济来源,但即使每天“连轴转”辛勤劳作,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偿还债务。就在这一年,贺爱平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这个贫困户的思想并不“贫”,在山上种地时他总望着一条条沟,思考着做点什么日子才能好起来,才能摆脱贫困。他的这些思考和上进,镇村干部和帮扶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次次与他商量脱贫致富的路子。

“都说养牛能挣钱,你要能吃得了那份苦,就试试发展养牛产业。”2017年至2018年,万镇镇政府通过产业扶持,每年为他引种一头牛,镇政府干部又帮他争取到5万元小额贷款,增强了他发展产业的信心。于是,贺爱平在自家小院搭起了简易牛舍,贷款买的5头牛成了他脱贫致富的希望。

从此,他跟妻子种草割草、运送晾晒、加工饲料,经常忙到半夜才休息。牛吃饱了他还饿着,牛休息了他还在清理牛舍,铡草清粪,消毒防疫。2020年初,贺爱平领到5000元养殖补贴,一鼓作气跟信用社又贷了5万元,一次性购买了8头秦川牛,六月份他再投资8.9万元,与人合伙建成占地300亩、年出栏牛100头的标准化生态养牛场,配备了专业的消毒设施、饲料贮存库、化粪池。

为了随时观察牛的饮食和健康状况,贺爱平搭建了一个临时住棚,与牛群为伴,遇到难题积极主动向养殖专家请教,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成了地地道道的“牛司令”。

在临时住棚的墙壁上,一张精准识别卡记录了家里的收支“明细”。2020年,仅卖牛一项,他就赚了近10万元,而产业奖补、公益岗位等多种收益保障,让贺爱平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越走越稳。4年的时间,他不仅还清了大部分贷款,“牛”生意也像滚雪球似地越做越大,靠着勤劳肯干,他摘掉了“穷帽子”。谈及未来,他踌躇满志,计划先把贷款还上,再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记者 宋艳霞 通讯员 刘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