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

2021.02.26 12:51 在榆林网 贺晋源

回顾建党的历史,就是要牢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宗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国共产党因人民而立,为人民而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理想并为之努力,才能凝聚人心,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抗战时期,成千上万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诗人何其芳描述道:“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

延安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许多追求进步、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吸引来了。据任弼时1943年12月在一次会议上的发言,抗战时期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这些奔赴延安的有志青年,大都家境富裕,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有些甚至是“大家闺秀”和“豪门公子”,还有一部分人更为特殊,是不远万里归国抗日的爱国华侨青年。由于不了解情况,有的穿着旗袍,有的穿着高跟鞋,有的带着老妈子。不管那种情况,都是追求进步、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

为什么这么多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摄影家吴印咸的答案是延安乃“理想所在”:“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看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人身穿粗布制服出现在延安街头,和战士、老乡唠家常,谈笑风生……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没有官僚作风,没有不良风气,没有萎靡不振;风清气正,朗朗乾坤,军民一体,斗志昂扬,有理想,有信仰,有民族的希望。这是延安让人舍生忘死奔赴而来的原因。

反观苏联的解体,就是因为价值观教育在缓慢的发展中错失了改革创新的契机,苏联党员干部和群众发生了理想信念的动摇。1953年9月赫鲁晓夫开始主政。在执政的11年里,1961年斯大林遗体被从红场的列宁墓中迁出,葬在克里姆林宫的长墙之外,这一做法动摇了人们既有的思想基础。现实与所宣扬的理想之间的鸿沟日益明显,苏联党员干部和人民丢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正如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所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我们要以此为鉴,坚定不移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苏联的解体是悲剧,我们要以之为鉴。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自我革命,始终保持肌体的健康,让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取得新的胜利。

作者:贺晋源(陕西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