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驼峰办望湖路社区党史学习教育之“如何让好家风,走进千家万户”主题活动

2021.06.28 18:23 在榆林网 马奇彤

在榆林网讯:为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载体,加强党史学习建设,传承优良家风 家训、家规,持续将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望湖路社区开展“如何让好家风,走进千家万户”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

榆阳区驼峰办望湖路社区党史学习教育之“如何让好家风,走进千家万户”主题活动

贺莎莲老师先以“钟南山”为题材讲授党课,结合经典照片、影相及文献资料,特别提到:“敬爱的钟南山爷爷去往武汉疫情 战役中,在普通的列车餐厅坐着想着,如何解决 安排医护人员救助广大的人民群众?他并不讲排场,也不喜欢前呼后拥,迎来送往的,总是轻车简从,低调行事。”

其次以“曾国藩”为题材讲授党课,贺老师说“:他本人也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总结起来是16个字:物来顺受,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虽然短短的16个字,但其中包含的哲理却是非常深刻的。首先是物来顺应,意思就是人一定要有稳定的心态,时刻保持沉着冷静;其次是未来不迎,意思是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变故,不要总是去担心未来;第三是当时不杂,意思是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可三心二意,朝三暮四,分身太多,必然什么都做不好;第四就是即过不恋,意思是很多人总是放不下以前的事情,不管日子如何前进,他总是沉浸在过去的某件事情上。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以下三个秘诀,也是对他传奇一生的高度总结。第一:广结良师益友。第二:坚持早起。第三:要想出人头地,读书必不可少。曾国藩本是农民家庭出身。他的父亲和祖父都在湖南种地为生,但是家人崇尚读书。他的祖父有了闲钱就为儿子购买书籍,他的父亲和兄弟都是读书人。曾国藩更是考中进士,最后成为朝廷一品大员光宗耀祖。如果没有读书,曾国藩自己只能做一个普通的农民,不可能翻身。如果能够掌握曾国藩的教育方法,后辈子女想不成材都难。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家人严格要求,所以他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而他的后代也能够一直传承祖训,成为优秀的人。直到曾国藩家族后人传到第8代,仍然都是非常厉害的人才。究竟是怎样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后代呢?这其实与曾国藩的教育方式脱不了关系,他非常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让孩子成才?这才是我们今天的父母都需要学习的。

曾国藩教子的内容主要有六项,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勤: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针对子女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他认为“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孝:“百善孝为先”,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俭: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他自己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他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对子女的婚姻,他认为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女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女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仁: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认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深刻地指出骄奢的害处,“盖达官之子女,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为此他告诫子女:“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女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吾则不忘蒋字街卖菜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自知谨慎矣。”他要求儿子-曾纪泽、曾纪鸿等日修“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他要求子女“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不许子女斥骂仆佣,不许轻慢邻居,不许仗势欺人。恒: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于此三者,曾国藩特别看重“有恒”。他教导曾纪泽:“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恒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坚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然而,只有“守常”,才能获得成效。曾国藩结合自己的体验,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因此,他反复要求儿子“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谦:曾国藩一生谦虚诚敬,谨慎持重,整肃端庄,他教育子弟也要借此修身,“以勤劳为体,以谦逊为用,以药佚骄”。在对子女的为人教育中,他多次强调主敬恕。他说:“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又说:“作人之道,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他教育子女待人宽厚、宽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叮嘱:“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

最后贺老师总结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引领风尚;家风差,难免累其家人,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不论时代和生活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教育:培育良好的家风、家训、家规。(通讯员 马奇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