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人才栖身的“梧桐树”

2021.08.18 09:38 在榆林网 曼玲

今日之中国,处处活跃着创新创造。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悟空探秘到墨子传信,从量子九章到神威超算,从北斗组网到天问奔火,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喷涌而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诗意遐想照进现实。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从重大工程到前沿科技,从跟跑到并跑、部分领域甚至领跑,中国科技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突破,绝非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了数十年的积累沉淀,才拥有了今天的“井喷式”爆发。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中国科技事业起步晚,尽管一直在努力奋斗,但仍有一些领域,处于被动劣势处境,被人家“卡脖子”,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科技发展之路,没有任何捷径,依靠人才是惟一的路径,必须种好人才栖身的“梧桐树”。

要坚持自力更生,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互联网时代、科技时代,人才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各国使出了“洪荒之力”争抢人才。为了确保在人才争夺战中取得胜利,必须从培养人才抓起,引导大学面向社会,主动接轨市场,开设一些应用性专业,厚植国家的人才基石。

要提高人才待遇,激发创先争优的动能。引进人才,待遇是最为基础的保障,尤其是一些高精尖人才,需要根据他们的贡献大小,将待遇与之匹配,才能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切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完善特殊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将实绩作为关键的标准,建立人才继续教育机制,助力人才不断成长,勇攀科技巅峰,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要抓好思政教育,引导人才为我所用。应该看到,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数百万之多,其中不乏佼佼者,但很多人选择了出国,令国家培养的大量心血付之东流。为此,必须从小抓好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主动将自己的奋斗方向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毕业后为国家做贡献。

当然,全社会也要营造尊重人才、激励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人才的研究提供条件,让他们能够沉下心来,努力在事业上钻研突破。

作者:曼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