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执黑先行,守绿而生

2021.09.16 19:47 在榆林网 王树强

9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走进中心控制室、来到项目现场,了解煤炭综合利用等情况。他强调,能源产业要继续发展,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

何为绿色低碳,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含碳物质的燃烧,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减缓温室效应。如果用颜色变化来形容,是“化黑为绿”;如果用最终成果来评价,是“低碳环保”。

这次赴榆林考察,总书记首站看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也是在宣示: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在“化黑为绿”的背后,是总书记十分看重的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总书记为什么看重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的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都很大。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后,又连续多次对外宣示中国主张和量化的目标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和以更大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决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讨论的焦点。

考察中总书记还强调,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了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国家能源发展的使命任务,为企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同时,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为应对气候变化共同行动贡献了关键力量。

榆林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能源转型如何才能实现未来更好的发展,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这就需要升级转型。第一,能效要提高。第二,能源结构要进行调整。第三,在能源消费侧、能源供给侧做决策,减少碳排放。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奔跑者,近些年来,榆林在做好煤炭“大文章”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绿色转型,打造风、光、火、储、氢综合能源基地。 300多万榆林人用行动刻画出自己在这颗蔚蓝色星球上最生动的绿色足迹。

2020年,陕西省榆林首次进入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比例首次实现双百,较“十二五”末提高53个百分点;榆林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指标较“十二五”末分别削减10.47%、15.56%、25.9%、24.2%……,特别是榆林煤炭综合利用项目的成功实践,将过去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过程转化成“化黑为绿”的全产业链升级,真正做到了“低碳环保”,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是我国能源行业乃至所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样板,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的绿色发展之路。

执黑先行,守绿而生。风景是一个地方的名片,绿色是风景的底色,而对于榆林来说,生态是榆林的身份证,执黑先行,守绿而生。经过三十多年的奔跑,榆林已经完成它华丽的转身。风景已经成为检验榆林经济文化的重要标识,成就了榆林的幸福指数和社会发展。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实质,勇挑时代重任,勇于创新突破,做新型能源企业担当者。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思维,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最大限度地筑牢转型升级的坚实支撑;最大限度地释放转型升级的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通过转型升级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努力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最大限度地营造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通过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促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繁荣、宜居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我们要以更高站位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不断从总书记最新论述中汲取营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发挥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作用,不断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效果上,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榆林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文/王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