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坐等命令”办事心态

2022.02.21 09:14 在榆林网 曼玲

新年伊始,各地党员干部就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姿态全力奔跑,奋力实现“开门红”。“等不起”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态度。然而却有少数干部在“等”:有的“等通知”,领导不通知不干,看似讲规矩、守原则,实则不主动担当作为;有的“等一起”,表面上识大势、顾大局,其实是思想滑坡、动力减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落实上级政策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获得感。按照常理,上级如何安排,基层就如何执行,才能确保政策落地落实,达到预期实效。为此,有的基层干部就养成了习惯,上级有安排时就忙,无安排时就等,很多时候成了“坐等命令”的士兵。

要知道,每年工作有新计划,但从谋划、制定,到出台文件下发,少则几天,多则几月,这期间就是工作“空档期”。如果啥事都不闻不理,就白白浪费了时间,真正文件到手时,时间紧、任务重,又令基层疲于应对,有时干不完,有时干不好,直接影响到最终成效。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坐等命令”的思想,在基层并不可取,虽然不会犯错,却也浪费了大量时间,变相缩短了工作周期,很难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同时,这种缺乏主动性的态度,只是被动应付上级安排,不主动为民谋划,不全力以赴参战,很难在乡村振兴、农村改革、基层治理等方面抢得先机,创造实效。

要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既要干好上级的“规定动作”,也要有自己的“原创动作”。如果上级有安排,就要全力以赴抓落实,否则就应该保持一颗公心,想方设法推动当地发展,为民排忧解难,多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着力,同时向上级和群众交出合格的答卷。

要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服务的宗旨。身为党员干部,不能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将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的事当自己事,拟定相应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困,全力造福一方百姓。

作者:曼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