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网络诈骗,治已病更要治未病!

2022.03.31 08:41 在榆林网 周源

有视频,未必有真相。“3·15”晚会上,美女主播实为“抠脚大汉”的曝光让众多网友惊呼“毁三观”。实情被曝光,百姓拍手称快。但除了“网络直播”之外,还有一个关键词值得我们深思:网络诈骗。

如今,“天上掉馅饼式”“需求突破式”“感情欺骗式”等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防诈警察会补上一句:“掉下来的可能是陷阱。”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网络空间也是风险空间,在网络空间搭建的言论广场上,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防范网络诈骗,不仅需要治已病,更需要治未病。

防诈方法内外兼修。网络诈骗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远离,也不会因为社会阅历的增加而溜走。信息时代,我们要刷新对网络诈骗的认识,把反诈学习作为一门贯穿终生的必修课。

一方面,不管是对人心的洞察、对现实的关注还是对诈骗手段的曝光,运用技术辨别真伪是有效反诈骗的必备工具,比如说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另一方面,当“天降馅饼”时,多一些“灵魂拷问”:“贵重包裹为什么会寄给你?”“动动手指就赚钱的活儿凭啥轮到你?”……“空口袋立不起来”,说到底还是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幸福的生活只有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防诈环境人人共筑。快查快打、集群战役、大案攻坚……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于电信网络诈骗是利剑高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每一个公民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曾说过:“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在这个意义上,冷落受骗者、给受骗者贴标签,无益于结成健康有为的有机体;于己有利时利益熏心,于己无关时就麻木不仁,只会不断强化坐井观天者的夜郎自大。人人敢于发声,人人愿意发声,才能形成自律、他律、互律的环境,当人民的法治意识、监督意识、防范意识日益高涨之时,也意味着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间就会越小。

防诈宣传齐抓共管。“不贪便宜不贪财”“紧急转账没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广而告之,就是一种无形的“疫苗”。网友的言论实证明,宣传引导是普及法制知识、培养反诈手段的有效途径,只有抓住网络诈骗的新特点,创新宣传手段,扩大宣传效果,反诈骗信息才能入脑入心。从更高的层面上讲,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让防网络诈骗成为公众共同的自觉行动,我们理应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也理应坚定这样的文化之路。

“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随着信息化加快发展,网络诈骗问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这将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斗,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只能赢,不能输。(文/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