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久:十里盐湾的革命故事

2022.06.11 19:03 在榆林网 周世久

“十里盐湾”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马蹄沟镇。据明清《延绥镇志》记载,三皇峁、马蹄沟、姜家崖三个村上下川长达十多里尽是盐滩,故称“十里盐湾”。当地人民“刮土熬盐”,俗称“刮金板”。十里盐湾所产的小盐晶莹洁白,味道纯正而易融化,历史悠久,极富盛名。

周世久:十里盐湾的革命故事

从明朝到清朝未年间,马蹄沟十里盐湾十分兴旺。到了民国年间,盐滩面积、产量时盛时衰。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间,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封锁陕甘宁边区,毛主席党中央号召陕甘宁边区人民大力开展大生产自救运动,马蹄沟十里盐湾人民积极响应党和边区政府的号召,在工会的领导下,广大盐工们起早睡晚,苦干实干,多打井,多产盐,很快使原有的几十口井,发展到120多口,盐工由原来的200多名,增至七、八百名,成为子洲县食盐生产史上的鼎盛时期。王震将军的359旅46团进驻十里盐湾,在周欣团长的率领下,打井、采盐,十分红火热闹。山道上的响铃叮当,驮盐的驴队浩浩荡荡,络绎不绝,将十里盐湾的食盐运往革命圣地延安,运往战火纷飞的前线。

十里盐湾人民踊跃参加变工队,互助组,掀起了一个比干劲、比高产、比贡献的大生产热潮,涌现出了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表彰奖励。

周世久:十里盐湾的革命故事

水浇湾村盐工郭富财,年过五旬不服老,他起早贪黑少休息,一人干几人的活,年产盐47石之多,比一般盐工多出三分之一还多。因此,郭富财获得由朱德总司令亲笔题写的奖状,称赞他是“盐工劳动英雄”。

十里盐湾当时约有盐滩三百多墒,年产小盐在一万五千石以上,年产质达一千六百五十余万元。当年延安创办的《解放日报》曾多次报道了“十里盐湾”的先进事迹。

目前,在《子洲海航红色记忆博物馆》里陈列着十里盐湾当年种盐熬盐用过的辘辘、井绳、桶担、马勺、盐锅、盐瓮、耙子等所有工具一应俱全。子洲县马蹄沟镇十里盐湾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起了重大作用。所以,毛泽东主席曾动情地说:“宁丢延安,不丢十里盐湾”。(文/周世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