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助超龄农民工“犹有可为”

2023.06.06 17:23 在榆林网

2022年,全国多地发布关于建筑行业工人“清退政策”,其初衷是为保障超龄农民工的安全,然而却对涉及的农民工及其家庭带来不小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平均年龄42.3岁,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9.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五年来提升6.8个百分点。清退超龄农民工的背后不仅是安全问题,更是民生保障问题,必须在风险防范与劳动权益保障间保持平衡,让超龄农民工犹有可为。

要常怀“忧民之情”,加强柔性用工管理。一把锤子、一把镰刀,彰显了我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工人阶级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作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让劳动者流汗又流泪。保障安全的基准不可变,但以安全为由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显然不可取。在制度建立上,可以更人性化、更有温度、弹性。要深入超龄民工一线,积极了解务工需求。有务工意向的,根据身体情况、专业特长、岗位特点等分岗位确定用工年龄,还可以制定转岗制度,辅助引导超龄民工转向辅助性岗位,缓解“年龄危机”,解决后顾之忧,用人文温度取代清退“一刀切”的冰冷,让超龄的他们犹有可为。

要常倾“为民之心”,了解诉求引导转型。回首百年荆棘路,无论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艰难关头,还是风景这边独好的的凯歌高奏时期,坚持人民至上无疑就是克服艰难险阻,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忘记了人民,脱离了群众,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解决超龄民工民生保障问题上,绝不能有躺平思想,相关单位部门要主动出击,敢于作为,给涉及清退的超龄农民工预留清退缓冲期,开设“专业技能学习班”,为有需要的农民工提供农业技术、养殖技术、创业技能等,并组织有意向人员组建集体经济,搭建创业平台,实现共同富裕。单位部门更要积极联动,成立服务专班,不定期不定时走入田间地头,提供理论指导、讲解培训内容、答疑解惑,为超龄农民工找寻“清退令”下的新出路。

要常做“为民之事”,加强精细化管理。我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矢志不渝的神圣职责和根本义务。我国正以史上最快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就是,超龄农民工基本属于低收入群体,务工需求依然很大,为超龄农民工找到前行之路,对各级政府更是一种“自我加压”,意味着政策和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在工地管理上,利用数字化优势精准实现劳务实名制管理,政府部门要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合理设定“超龄比例”,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不突破用工限制比例。在民生保障资源上,要有所倾斜,提供免费法务服务,切实保障转型、清退过程中农民工利益不受到损害,对家庭困难的重点超龄农民工,加大关注力度,积极联合多部门,充分发挥民生兜底保障效能,让超龄农民工感受到“清退令”后的暖心点。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解决“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只要用心用情关爱超龄农民工群体,他们的就业大门便能开得更大、他们的“年龄危机”亦会得到缓解。

作者:陈磊(米脂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