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向150万亩盐碱地要粮,让荒原变良田:克碱固盐新“硒”望

2023.07.25 16:52 在榆林网

六月中旬,横山区石马坬农场祁寺分场和孙园则分场传来好消息,两块70亩撂荒地上长出了玉米和葵花苗,出苗率达到90%以上,“沉睡”了20多年的重度盐碱地长出嫩绿茁壮的新苗,焕发出生机。

盐碱化被称为土地的“顽疾”,土壤含盐量太高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这种“特殊耕地”的治理和利用,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攻坚的课题。榆林盐碱地约有150万亩,唤醒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在用好耕地存量的同时提高土地增量,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是我市众多科技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如何突破“唤醒”难题?市科技局副局长秦凤祥介绍,合理开发和利用盐碱土资源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改良措施,将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改良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实现盐碱土资源的系统改良和高效利用。

今年4月,市科技局联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市扶贫开发协会、山西省灵石县纪兰肥业有限公司、横山区石马坬农场组成盐碱地改良科技攻关小组,按照“酸碱中和,调碱固盐”的研究理念与方向,运用国内领先技术手段,量身定做了具有“克碱固盐”功能的盐碱地改良专用富硒生物有机肥。

为了推进项目落地落实,6月19日,市科技局邀请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山西纪兰肥业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6月14日和28日,市科技局两次带领专家在石马坬农场祁寺分场和孙园则分场项目示范地现场,调研指导盐碱地改良工作。目前,示范田的玉米、葵花新苗长势良好。

据了解,用来改良盐碱地的专用生物有机肥加入了有机纳米硒和大量有机质、微生物菌群,这样不仅能改良盐碱地的土壤生态环境,还能生产出具有富硒功能的农产品。

“我们要唤醒榆林盐碱地这一‘沉睡’资源,向盐碱地要粮,让荒原变良田,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把论文真正写在榆林的盐碱地上。”秦凤祥说。目前,改良有两种方案,一是将现有中度以下低产盐碱地改良成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提高农作物产量;二是改良重度盐碱地,对多年无法种植的盐碱地进行改良,争取2—3年改良成中产田,5—6年改良为高标准农田。

“下一步,榆林市盐碱地改良科技攻关小组将按照榆林秦创原科技党建模式要求,以我市科技成果转化‘三百行动’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优化方案,降低改良成本,为改良我市150万亩盐碱地找到新出路。”秦凤祥说。

记者 王疆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