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通镇派出所:“四前工作法”彰显“公安温度”满足老百姓新要求

2023.10.30 23:37 在榆林网

今年以来,佳县公安局通镇派出所深化源头治理,立足辖区实际,采用“四前”工作法,让矛盾纠纷发生率降到最低,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确保“枫桥经验”在通镇辖区开花结果。

“党建+专班” 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将支部建设与法治建设相结合,推进法治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并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推动党建工作和调处工作互促共融。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做到“情达、理足、法至”。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班,建立“镇政府片长+责任区民警+村委会+亲友”运行模式,形成网格化调处新格局。该所多方联动,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原则,想方设法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网格+微信” 研判预防走在服务前

“警察同志,麻烦问一下:你说施工队在修建道路中产生的扬尘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影响,我想阻挡施工队了,不知道能不能?”这是辖区高家墕村村民高某专程来到派出所咨询民警的问题。高某还说,“你们常在微信群里宣传了,说遇到问题要通过合理的途径解决,所以我就问询你们……”。

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赶赴现场,召集施工队的负责人、村干部及高某进行化解,为高某挽回了损失,并对高某遇到问题不乱来的做法给予表扬……矛盾纠纷解决后,高某说:“我以为你们就是平时说一说,没想到不吵不嚷还能将我的损失弥补,问题得到解决,太谢谢你们了!

在日常工作中,通镇派出所一直倡导“宣传工作也是战斗力”,突出预判预防,打造宣传引导,推动人人知晓的氛围。加强民辅警与社区联动,打造“一村一警一户”三级微信网格群,通过“线上宣+线下防”的模式,做好法律解释和政策引导,将预判工作向事前转变,定期推送“本土化”实用性较强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提醒,定期访村入户拉家常,只要发现苗头,将针对性地推送服务,有效提升群众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宣传+走访”预防服务走在调解前

“现在的派出所真的太好了!咱们村朱某某和李某某俩家人家为门口那点出路,矛盾发生十几年,派出所那几个“后生”给解决了……,现在两家关系正常了……”,这是通镇派出所民警在街头巷尾宣传时听到老百姓的闲谈话语。

深化入户走访,提升矛盾化解率,不断强化民警与村干部的联系机制,全面掌握辖区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坚持“防住一起纠纷就是调处一起矛盾,调处一起矛盾就是处置一起案子”的理念,通过日常的走访、回访,及时将可控警情提前处置,最大限度防止了小纠纷酿大错,对每个村的矛头隐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调处有方。

“规范+公正”调解说理走在激化前

近日,通镇派出所在工作中发现,辖区吕岩村一起邻里纠纷困扰村干部多年,好不容易去年政府出面给调解了事,近日又因一方不落实协议,双方蠢蠢欲动,随时可能将矛盾再次激化。为防止此类矛盾引发极端违法犯罪事件,通镇派出所民警主动出击,认真耐心的了解不落实的原因,并向双方讲解法律法规,做思想教育工作,终双方达成一致,握手言和,直至监督落实。

该所将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贯穿于矛盾纠纷调处的始终,为做实做深做细化解工作,有效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从民警接处警、执法办案、执勤巡逻等环节入手,深刻认识规范执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民警、辅警自身学习,不断提升执法水平,要求民警始终保持理性、文明、规范执法,严防因处置程序不当、方法不对、态度不好等因素引发当事人不满,从而产生矛盾纠纷,确保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起纠纷和每一位当事人。据统计:今年以来,排查调解矛盾纠纷65起,成功调解65起,调解成功率100%。

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作,对维护群众利益和密切群众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佳县公安局通镇派出所将继续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践行好“四前工作法”,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好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闹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康志峰 刘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