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贵在常下常新

2023.12.01 23:26 在榆林网 王晓娥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是重要抓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时代内涵、实践要求,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推动“四下基层”常下常新,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坚持政策宣讲下基层,让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第一条,是增强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必要条件。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基层实际,坚持“群众想听什么,理论宣讲就讲什么”,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口味”量身定制宣讲“菜单”,可以通过“理论+互动”“理论+事例”“理论+艺术”等丰富形式,善于用接地气、暖人心、受欢迎的话语,把“基本原理”转变成“常识道理”,为基层群众送上“粘泥土”“带露珠”的“理论大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春风化雨”润泽人心,让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坚持调查研究下基层,让科学决策更具民生民情。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想要解决各类“顽瘴痼疾”,就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切不能为调研而调研,搞一阵风、形式主义,耍官僚作风。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沉下去”,走出机关大院,在调查研究中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广泛地与老百姓“零距离、面对面、心连心”接触,深入群众之中,多到房前屋后听民声,多在网格社区访民情,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充分掌握第一手素材资料。真正吃透老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然后经过认真总结、反复论证,才能形成正确的政策举措。同时要秉持求真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由表及里、层层剖析,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群策群力找准问题、上下联动摸清情况,向顽症痼疾“开刀”形成管用好用的措施。

坚持信访接待下基层,让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就要变“坐诊”为“出诊”、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多方力量,将信访工作看作了解社情民意、为政得失的窗口,真诚倾听呼声、认真接待来访,依法依规、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着力推动各类信访事项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群众反映的诉求,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真正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着力推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打好积案化解“组合拳”,主动与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并肩作战”,变“单打独斗”为“联合出击”,集中力量凝聚起解决问题的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各类信访案件化解在基层源头,切实把“四下基层”转化为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办实事的过程。

坚持现场办公下基层,让难点堵点问题有效解决。基层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直接联系群众,距离老百姓最近,不到现场就没有最直观的感受,为民办事就会大打折扣。现场办公、直面问题、马上就办,是务实作风的直接体现、更是为民情怀的深刻诠释。广大党员干部要紧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深入群众、融入群众,用起而行之的力度主动走出“办公室”“文件堆”“工作群”,把“办公桌”搬到群众需求最强烈、问题最紧迫、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面对面”现场办公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意愿,把群众关心关注的“心上事”作为现场办公的“上心事”,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在“现场摆摊、现场把脉、现场会诊”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推动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一线,力争用遇事“一次都不用跑”的成效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下基层”不仅要下,更要常下。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拓展形式载体,切实推动“四下基层”常态长效,让“四下基层”焕发时代光芒,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作者:王晓娥(红石桥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