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2025年第一季度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办,子洲县马岔镇中心小学蔡永恒老师光荣上榜!荣获敬业奉献“陕西好人”称号。
快来认识一下他吧!
好人事迹回顾
蔡永恒,男,1977年5月出生,榆林市子洲县马岔镇中心小学教师。
蔡永恒从小身患残疾,坚守在乡村学校27年,从未缺席一天,日夜操劳,拖着病残的身体上课堂,每天拄着双拐坚持教学。曾获全国首届“马云优秀乡村教师奖”、“感动陕西教育人物”、榆林市“自强模范”、“榆林好人”、子洲县“道德模范”等荣誉······
身患残疾,27年坚守讲台点燃希望
两岁时,蔡永恒患小儿麻痹,导致右腿残疾,12岁才能勉强站立行走,但悲惨的命运并没有击垮他,家贫无奈放弃大学梦,毅然投身到教育事业。在这20多年里,蔡永恒拄着拐杖,在乡村教师的舞台上,书写着属于他的精彩人生。
多年来,蔡永恒辗转于李孝河乡的各所村小,哪里有公办教师不愿去的地方,哪里条件最艰苦,哪里有学龄儿童,哪里就能看到他拄着双拐的身影。即使生病了,他也是一边打着吊针一边为山里娃上课,努力克服上下楼梯的困难而穿梭于教室,拄着拐杖还陪着山里娃出操,这就是蔡永恒亲身演绎在乡村学校的一幕幕。
蔡永恒拖着病残的身体,独自一人教授五个年级的所有课程,从早到晚不是备课就是讲课。为了按时讲授每天的课程,只能让家长早点把孩子送到学校,早早开始上课,上了一个年级又一个年级,其中的艰辛与劳累常人难以想象。蔡永恒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忍饥挨饿,起早贪黑,把一个个山里娃送出大山。每当看到他们一个个走出家乡,考入理想的大学,走上工作岗位,步入社会的时候,蔡永恒不自觉流露出幸福的微笑,有时会流下激动的泪水,他觉得这就是他人生价值的实现。
用爱养育,用心做孩子们的“代理爸爸”
2017年,蔡永恒被调至马岔镇中心小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除本职工作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照料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在学校,蔡永恒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临时父母”,早上六点半起床,挨个叫醒孩子们起床洗漱,招呼孩子们吃早饭、换洗衣物,晚上辅导功课。发现孩子们的头发又脏又乱,既不卫生也不美观,他就网购理发工具,自学理发,学生感叹道:“有这样的‘爸爸’,我们就不会孤独寂寞了,学校就是家啊!”
为了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关爱,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蔡永恒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临时的家”。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他大多时间都留在学校做起孩子的“代理爸爸”,有时也会将寄宿学生带回家中照顾,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蔡永恒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他认为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真诚对待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最为重要。
无怨无悔,用拐杖书写人生信条
“尽管我的腿脚不便很辛苦,但对孩子们来说,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他们今后的人生,受益一辈子。”蔡永恒说。虽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但他始终坚信,虽说目前孩子们有些方面不如人意,但他对孩子们的关爱,学生都能感受到,他希望孩子们走上社会之后,能够记得曾经有那么一位真心待他们的老师,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哪怕有的花朵没有那么艳丽、耀眼,但其依旧渴望绽放最绚丽的自己,就像哪些留守儿童。所以老师的帮助有助于他们树立自信,辛苦也值得。”蔡永恒说。
27年的扎根农村,默默奉献,起早贪黑,辛勤耕耘,他无怨无悔。回首他走过的路,痛苦和磨难已经变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使他的生命那样充实而有意义。在这神圣的土地,在这大山的角落,凭着一名代课教师的身份,守护着山里的孩子,用一颗真诚的心融化了无数颗火热的心,这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爱与爱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