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武燕:匠心赋能 巧手剪出“好故事”

2025.04.30 14:46 绥德融媒 张丹

“剪纸艺术是我一生的挚爱,每天不创作的剪点什么,生活就像短缺了啥似的。”4月28日,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绥德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武燕说。

“全国劳动模范”武燕:匠心赋能 巧手剪出“好故事”

一幅幅作品精雕细琢、一朵朵花儿争奇斗艳、一个个动物活灵活现……4月25日,走进非遗绥德县武燕剪纸传习所,墙上挂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剪纸作品,它们线条流畅、造型独特、寓意深刻,让人眼前一亮,这些作品都出自省人大代表武燕之手。近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十大神剪”“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乡村工匠名师”等荣誉。

“全国劳动模范”武燕:匠心赋能 巧手剪出“好故事”

“我从小就喜欢剪纸,主要受奶奶的影响,奶奶是乡里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我就常坐在奶奶身旁学着剪。”武燕说。那时,心灵手巧的武燕学得有模有样,剪出来的花样受到奶奶与村里人的肯定,常有人请她帮忙剪结婚时用的喜花和过年贴的窗花等,久而久之,“巧女子”的名声便在乡里传开了。

“全国劳动模范”武燕:匠心赋能 巧手剪出“好故事”

2010年6月是武燕剪纸艺术道路的转折点,剪纸作品《祈雨》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艺术展”中荣获二等奖,这也是她首次参赛取得的骄人成绩,增强了她从事剪纸艺术的信念。

“全国劳动模范”武燕:匠心赋能 巧手剪出“好故事”

“我从小在陕北农村长大,非常喜欢陕北的传统文化,就通过剪纸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也是对过去生活与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味。”武燕指着作品一边介绍,一边告诉笔者。

武燕不仅善于变化剪纸手法,单是一朵花就能剪出千变万化的风格,而且整个剪纸内容十分丰富,尤其是陕北文化味十分浓厚。

“全国劳动模范”武燕:匠心赋能 巧手剪出“好故事”

陕北农耕文明、乡村孩子的童年童趣、传统节日的场景、四妹子和三哥哥的朴素情感……这些情景系列剪纸作品挂在那里,以明快、丰富的剪纸语言在向人们生动讲述20世纪80年代陕北乡村生产生活、节日的由来、二十四节气、《三十里铺》故事等,一下将人带入传统文化生活,与人物、场景对话,让人如痴如醉。

“全国劳动模范”武燕:匠心赋能 巧手剪出“好故事”

“创作不仅是生活给予的灵感,而且与阅读也是分不开的。”武燕表示。为了创作出更加丰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武燕常利用闲暇时间翻阅学习历史文化知识,为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凿壁借光……在武燕的剪纸作品中,历史文化及典型人物故事也比比皆是,一方红纸中将人物神韵、环境条件等刻画得栩栩如生,细细打量欣赏,别有一番意境与趣味。同时,她也紧跟时代发展,创作出有关乡村振兴、交通安全等主题的作品。

“全国劳动模范”武燕:匠心赋能 巧手剪出“好故事”

30多年来,武燕通过直接剪纸、剪染、套色剪纸等不同技法创作出大量作品,作品《乡村风情》在中国第四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上喜获金奖,《洪水无情人有情》系列剪纸作品在国家级剪纸大赛中获得金奖。据统计,作品在国家级、省级等剪纸大赛中累计获得奖项100余个。此外,武燕受邀参编《非遗进校园剪纸大讲堂》书籍,并为书籍《我的大英雄》系列革命人物故事配生动的剪纸插图。

“全国劳动模范”武燕:匠心赋能 巧手剪出“好故事”

2016年,武燕注册成立绥德县武燕民间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秉持培养人才、创新发展的理念,通过举办剪纸培训、非遗推广公益活动,以参与式、互动式、合作体验式等教学模式,累计培训6万多人,带动2000余人从事剪纸行业,实现增收80万元,其中有23人成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非遗绥德剪纸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武燕经常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以及网络培训等方式弘扬、传承非遗剪纸。2018年,公司被省妇联授予“陕西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剪纸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武燕表示,通过将剪纸艺术融入到服饰设计,伞、茶具、包等文创产品中,让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深受市场欢迎,不仅拓宽了剪纸文化的宣传渠道,也打破人们对剪纸用途的常规认知,让剪纸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链”出更大价值。(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