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静:想起我男人背地里哭(散文)

2019.03.27 15:24 榆林日报 任静

文/任静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微电影!

这是一部画面唯美、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微电影!

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最精彩的一部微电影,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放射出耀眼的灼灼光华。

这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何志铭导演精心导演拍摄的一部优秀作品。最先触动他创作的是一首歌、一个人。

任静:想起我男人背地里哭(散文)

《想起我男人背地里哭》是一首安塞民歌,作者是安塞一位叫佘步英的老人。她既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陕北农妇,又是一位可敬可亲的烈士家属。16岁时,情窦初开的佘步英出嫁到了杨家园子村,她憧憬着美好生活,她坚信只要夫妻俩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以后一定会过上幸福的光景。然而,一年多后,她的男人三娃在陕北闹红斗争中不幸牺牲。从此,17岁的佘步英就变成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寡妇,她羸弱的肩膀就不得不挑起全家的重担,辛辛苦苦将襁褓中的婴儿抚养长大,恭恭敬敬将眼盲的婆婆送上了山……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使她常常想念自己的丈夫,心里想,口里念,日思夜想,久而久之,就有一首动人的歌从她心底里流淌出来:“阳洼洼上的糜子背洼洼上的谷,想起我男人背地里哭……”

何志铭先生的名字我很早就耳熟能详,曾经观看何先生拍摄的《路遥》纪录片时,我几度哽咽,为何先生深情的演绎而感动不已。最近通过微信认识了何先生,观看了他更多的作品,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何先生是榆林人,他的骨子里怀着一腔浓郁的乡愁,作品中处处透露出纯粹质朴的陕北文化元素。陕北娶媳妇、丧葬、闹满月、生产等原生活场景,自然的故乡复原,黄土高原特有的山梁沟壑,满眼黄沙,窑洞,土炕,窗花,毛头柳,浑浊的黄河水……历历再现,饱含了多少人间烟火气,仿佛把观众带进了那一个个清新自然的生活画面中。尤其那些长期在外的游子,每每有这样的画面映入眼帘,便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心潮起伏,顿时唤醒对故乡的记忆,那些曾经与我们祖祖辈辈血脉相连的过往岁月,立即会在脑海里翻滚回放,久久停伫,挥之不去。微电影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却折射了陕北的人文地理、风俗人情、饮食文化、服饰风貌等众多地域色彩浓郁的元素符号。

为了给心中的故乡留下更多的影像,几十年来,何志铭先生跑遍了陕北的沟沟壑壑。他深深爱着这片黄土地,正如他说:“我与故乡血脉相连,我是在用乡愁创作。”黄土高原离太阳很近,母亲河黄河从脚下流过,这里的人们厚道直率、勤劳质朴,爱起来死死活活相跟上,恨起来刻骨铭心。家乡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无不牵挂着他的心。何志铭先生只希望用自己的镜头为陕北宝贵的文化元素留下一些印记,让更多的人来热爱和保护这片土地上纯净而美好的文化。

《想起我男人背地里哭》将一个平凡的故事放在大时代背景中,没有死气沉沉的僵硬刻板,没有冗长而枯燥的讲解,人物的活动紧扣着时代旋律,让我们于暖融融的感动中,记住了西北红军为中国革命的付出,记住陕北平凡农妇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在上世纪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的岁月里,陕北这块土地上曾经涌现出了大批革命志士,也涌现出了许多像剧中英子一样可歌可泣的平凡人物,他们都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劳作生息,用自己朴实的言行为革命奉献出了青春、爱情和生命。

这部微电影中人物刻画得细腻饱满。英子对婆婆无怨无悔的孝、对丈夫含蓄而深沉的爱,处处打动人心。细节逼真而传神,细微而生动。当英子得知丈夫的噩耗,终于喊出三娃的名字时,我已泪奔,那种丧夫之痛,天塌地陷,感同身受;当眼盲婆婆翘首盼儿归的细节反复出现,当婆婆为了要儿媳改嫁悬梁自尽时,我几度哽咽,泣不成声……

整部影片配乐生动准确,直击观众心扉,既烘托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又表现了人物内心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画面唯美惊艳,色彩明快艳丽,女人的红袄,男人的白羊肚子手巾,蓝格莹莹的天空,满眼的黄沙,碧绿的毛头柳,浑浊的黄河水……这部微电影仿佛就是大自然一个神奇的样品和缩影,在影片中,我们亲密地接触了大自然的肌肤,感受到了大自然颤动的脉搏,美得惊艳、美得真实、美得令人流泪,英子、婆婆、三娃,一个个朴实无华的人物劳作生息,散发出有血有肉的生命气息,整部电影简直就是一幅鲜活的陕北乡村风俗画。

在打开视频的一刹那,我便深深爱上了这部微电影,那声声苍凉、悠长而动情的陕北民歌,瞬间勾走了我的魂魄,随着镜头,一步步向前走,走过黄河水,翻过黄沙坡,走近毛头柳,一直走进何志铭导演用心营造的桃花源胜景——一个淳朴清新自然的意境中,这才是真正的大陕北。

我站在凉水岸村的公式畔上,手搭凉棚凝神望着坡下静谧的平渡关,侧耳谛听着黄河水哗哗流过,希冀那隐忍而坚强的陕北婆姨从此不再流泪,盼望那闹红的丈夫他高大的身影能从哀怨的曲调里渐渐复活,我再也无法遏止内心的悲凉,一串热泪顺着我的脸颊滚滚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