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的征程——援鄂战“疫”手记(四)

2020.03.10 12:22 榆林日报 李志东 马露露 贺源

“疫情就是命令,我们的目的地,武汉!”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就是应该不惧危险迎难而上,以战斗的姿态,为祖国为人民打赢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温情和友爱已经深深地融入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信步迎光而去,祈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榆林市也先后派出4批医护人员毅然踏上“逆行”的征程。这里记录的,就是这些身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日常与所思。

高新医院老年病科护士闫明叶——

武汉是温暖的,我们一定赢

疫情是无情的,但人间有爱。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就是应该不惧危险迎难而上!在接到上级号召支援武汉的指令后,我果断写下请战书,主动加入了驰援武汉的滚滚暖流中。

2月19日,又有10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战“疫”最前线,很荣幸,我是其中一员。

2月24日,我们高新医院12人全部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正式战“疫”。

2月28日,我第一次接凌晨5点的班,路程有些远,我们凌晨3点就准备出发了,在这个寂静寒冷的夜里,路灯的光映照在车窗上,一闪一闪的好似也在为我们加油。司机大叔是一名志愿者,他的车技娴熟,40分钟后,载着我们安全到达目的地。下车时他说了一句:辛苦了!顿时心生暖意。我们都从五湖四海而来,在武汉汇聚。我们共同努力,只有一个目标:战胜疫情。

凌晨4点,开始熟练地穿戴隔离防护服,大家互相检查,一切井然有序。进入病区,我们迅速投入到战斗中,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采集血标本、做治疗、发放早餐、帮助整理床单……只要病人需要的,我们都可以做到事无巨细,当患者纷纷冲着我们竖起大拇指时,那一刻真的会忘却呼吸困难、视线模糊和厚重的防护服带给我们的压迫感。

早上七点半发放早餐,有一位糖尿病患者闹着不吃糖尿病餐,非要多吃两个馒头。我便耐心给他讲道理,随后又给他准备了一个鸡蛋,最终他难为情地说道:“我以后会注意的。”

我们各自忙碌,有一位患者走到我身边,拿着一个上面画着白衣天使的药盒,他说:“我画的是你们,真的很感谢,辛苦了。”那一瞬间,所有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到了,我们互相打气加油。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共同静待春暖花开的日子早早到来。

榆林高新医院副院长李海林——

践行初心和使命,不辜负组织期盼

我是一名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这是我入党以来一直认可的信条。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鲜红的党旗,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在我递交了一次又一次的请战书后,党组织批准我去支援武汉了,而与我同行的11名白衣战士,则成了我扛在肩上的责任——我要负责把他们平安带回来。

2月19日,我们作为陕西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为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于2月20日在武汉正式成立了陕西省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由我担任党支部书记,负责这支队伍的后勤保障。随后,我们145名队员投入到了武汉市中心医院战“疫”一线,接替了已经工作了一个月的吉林省援鄂医疗队医疗人员,他们太辛苦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做好医院发热三病区的救治工作,不辜负组织的期盼。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虽然街道上冷清得廖无几人,但那些忙碌的医疗人员的身影与值守岗位的防疫人员构筑的最强防线,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我的队友们每天上班四小时多,但是来来回回在路上花的时间加起来就有八小时,有时吃不上饭,有时又怕吃多。为了让他们有充足的体力,我们下了一条“死纪律”——必须吃饭。生活习惯等一切不适应,我相信我们能克服。

抵达武汉的第8天,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是我9岁的孩子为我画的一幅漫画,一个戴着口罩、手持冲锋枪的男子,正在向一只奇形怪状的类似于新冠病毒样子的怪物开枪,人物威武又可爱,漫画的底端还用铅笔端端正正写着“打妖怪的爸爸”的字样。漫画让人欣然一笑之余又充满感动,我知道他想我了,我也知道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爸爸表达思念与支持。“爸爸,我希望你快点打完‘妖怪’回来陪我,爸爸加油!”儿子在视频里如是说。

我想说,我们有幸支援武汉是组织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唯有尽职尽责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我们会出色圆满地完成任务,平安归来,请家乡人民放心。

高新医院急诊科医生刘瑜——

疫情当前,我不能做一个旁观者

国难当头,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一个个和我一样穿着白大褂的白衣英雄奋战在疫情的第一线,使我内心充满感动。我常常想,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假如我不能奔赴前线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我害怕许多年后我的两个儿子会问我:“爸爸,那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呢?”到时候我肯定会惭愧得无地自容。于家于国,我都要对得起这神圣的职业,对得起医生永不褪色的承诺,用医者的行动践行使命,用担当守护初心。

2月19日,在我多次递交请战申请后,终于等到批复,正式成为了陕西支援湖北疫情第四批医疗队的一员,来到了英雄之城——武汉。作为疫情的最前沿阵地,社会各界对武汉的动态充满了牵挂,所有医护人员成为大家的“防护盾”,国家需要我们,人民期盼我们,我们来了!

随着各地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增加,武汉各个医院的工作人员一直在调度中。在与吉林省援鄂医疗队匆匆照面后,我们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医院的一个病区。科室以收治危重症患者为主,编制床位50张,收治群体主要为中老年患者,除新冠肺炎外大部分病人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情。最艰难的莫过于语言关,中老年患者大多操着当地的方言,病情交流较复杂,需耐心讲解及沟通。

2月27日,一大早我就穿上了防护服,一位危重症患者60多岁了,有冠心病,那天他的状态不是很好,呼吸有点困难,嘴里自言自语地说一些我听不太清楚的湖北话,一上午给他吸氧、心电监护等,都是我陪着他,下午两点多,他好点了,透过他的眼睛我能读懂他对医生的感激之情,一边对我微笑一边对我说:“你为什么要当医生呢?多危险!”“以前我很害怕,现在不怕了。”“等疫情结束了,以后还要来武汉,我家楼下的那家热干面馆做得很好吃,到时候我请你吃哦!”一早上到下午两点多,厚厚的防护服束缚得我很难受,还没来得及吃饭的我,听到他这样说,内心温暖极了。

虽然我们身着防护服,但每到一处无不感受到武汉人民的热情,很多的社区干部、志愿者,自掏腰包为大家购买生活用品,只为表达一点感谢之意。最让我感动的是门口的环卫工阿姨,每次我们搬东西,她就抢着帮忙,她说:“你们是救命恩人,要把体力用在病人身上。”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了自己,温暖是可以传递的,就像一片云连着一片云,大难面前,我可以很笃定地说:因为我们大家的支持与付出,病区患者的病情日渐好转,病房中传来越来越多的笑声和欢快的谈话声,而温情和友爱已经深深地融入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恰如三月的武汉,樱花争艳、油菜花开,我们要信步迎光而去,祈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李志东 马露露 贺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