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政绩”也是干部份内之责

2020.11.18 21:18 在榆林网 云霞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考察长江生态,他来到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沿江边步行察看滨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江水辽阔,波光粼粼,水运繁忙。习近平深有感慨地对在场的干部群众说,我在1978年来过五山地区,对壮阔的长江印象特别深刻。这次我来调研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门来看看这里的环境整治情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脱贫攻坚即将大获全胜,不再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而对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河水、安全的食品有了更高要求,倒逼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质加速。近些年来,在绿色发展的执政理念引导下,高污染、高耗能、高投入式产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应该看到,这只是一个良好开始,今后要走的路还很远,必须强化“生态政绩”思想,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交出优异答卷。

要转变思维。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环境保护流于形式,污染治理偷工减料,根本原因还是执政处于“旧思维”,唯GDP观念未改变。须知,走绿色发展道路,会经历一个“阵痛期”,但只要能熬过去,经济发展就会有“脱胎换骨”的改变。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立足长远发展大计,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动真格、不打折。

要抓住关键。要知道,保护环境要坚持疏堵结合,切忌“一刀切”,抓住关键才能事半功倍。一方面,要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和淘汰,从源头减少污染总量;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鼓励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在创新驱动下功夫,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先行先试,挖掘绿色经济增长点,在保护的理念下,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力求长效。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要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下,一些地方已经走出了绿色致富路,绿色食品、绿色旅游、绿色产业等等,让必于吃螃蟹的人得到了发展先机。但须知,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要始终保持绿色发展定力,并不断改革创新,激活地方发展因子,才能让生态环境保护从“被动”变“主动”,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和必然。(文/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