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建党百年,弘扬延安精神

2021.04.15 22:25 在榆林网 徐锋

翻阅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拼搏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奋斗史。从嘉兴南湖承载革命火种的小船,到劈波斩浪领航复兴伟业的“中国号”巨轮,中国共产党谱写了执政14亿人口大国的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100年的奋斗历程,100年的矢志不渝,100年的前仆后继,100年的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党中央在延安、陕北13年的革命斗争和生产生活中,铸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为全国的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延安精神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制胜的法宝,支撑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也必将指引我们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面胜利。

近年来,我市以延安精神为指引,党员干部奋勇当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贫困群众自强不息,实现8个贫困县摘帽、899个贫困村退出、48.63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全市区域性贫困和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过去,我们靠延安精神指引取得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现在,我们仍然要用延安精神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不断增强低收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首要原则。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实际内容。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革命者向往和敬仰的地方,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追求正确的政治方向,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当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信党一定能够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扶贫干部来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是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大局,就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以勇往直前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各项决策措施要求贯彻落实到位,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巩固“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底线要求,让低收入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这是行动路线。“实事求是、不尚空谈”是1942年毛主席为我市靖边县老县委书记惠中权的题词。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我党在延安开展的整风运动,使党内开始盛行的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流毒在思想上得到清算,全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我党特有的三大优良作风: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层层加码,提不切实际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充分用好国家脱贫后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主体稳定,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用好脱贫攻坚的经验政策。选择一批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实际予以推广;对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教育医疗保障形成的好政策、好制度要延续下来,将临时性的政策转化为常态化的制度。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在于防止返贫,需要构建防止新的贫困发生的“防护堤”,完善脱贫群众定期回访制度,特别是要持续对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做好扶贫资产、项目的移交及后续管护工作。对脱贫攻坚中培育发展的产业和资产,要持续用力、发展壮大,确保扶贫项目持续发挥作用。按照扶贫资产功能性质,做好经营性、公益性和到户类扶贫资产的核查登记工作,建立起资产管理、产业发展常态化工作机制,防止扶贫资产因疏于管理而流失、扶贫项目因无人管护而废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是内在要求。“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是毛主席1947年为佳县县委的题词,他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脉相承的,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延安时期,我党加强作风建设,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在延安出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干群团结如一人的空前团结与统一的生动局面,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脱贫攻坚战中,党员干部角色就是低收入群众的公仆,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到低收入群众当中去,了解低收入群众最真实的所思、所想、所需,帮助其寻找致富门路,保护扶贫资产,维护合法权益。严格有效落实自身的工作责任,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众的利益。以人民群众为师,发挥群众的创造力。以人民群众为镜,主动接受监督。要敢于纠正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格执行中央关于考核评估的要求,减少不必要的统计报表,精简合并不必要的督查指导、文件会议,最大限度减轻基层负担。要深化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对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截留侵占、贪污私分扶贫物资的行为“零容忍”,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要健全完善扶贫资金常态化监管机制,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位,让低收入群众受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根本途径。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本色。延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放区军民的生活和财政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在严峻的形势下,党领导广大军民开展了生产自救的大生产运动。他们吃小米,住窑洞,穿补丁衣服,开荒种地,纺纱织布,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和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延安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本。”当前农村的条件相比南泥湾时的情况,肯定好上很多。说白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根本上还要靠群众的自身努力,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党员干部应与群众一道把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激发出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形成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要持之以恒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调动低收入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坚决摒弃脱贫攻坚“等、靠、要”等错误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变“要我富”为“我要富”,积极主动选择致富门路,想方设法增加收入渠道,这样才能不返贫、能致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这是创新举措。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当前,虽然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虽然如期完成,但也要看到,部分脱贫户和边缘户返贫致贫风险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优、带贫益贫能力不强,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有短板,农村人才匮乏、治理水平亟待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开拓创新扶持举措加以解决。如果我们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脱贫成果巩固举措,势必会影响乡村振兴全局目标的实现。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转型中应该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到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有机结合,确保全市上下一盘棋、一体化推进。要突出重点区域,把脱贫县区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持重点,予以资金项目倾斜,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要找准着力点,不断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增加脱贫人口收入、提升脱贫人口内生动力、提升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来落细落实具体举措,确保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住、巩固好。

如果说,脱贫攻坚向共同富裕迈出了一大步,那么“十四五”站在了更高的起点,共同富裕将取得实质性进展。而要实现共同富裕,就需要我们从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广的战略视野、更深的理论视角,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理解和把握延安精神的本质内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延安精神始终是指引我们奋进的明灯。今年是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让我们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奋力书写榆林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致敬!

(陕西佳县 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