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权:毛泽东对联艺术特色

2022.12.31 18:41

亦庄亦谐

毛泽东所撰对联总是注意庄重与诙谐的结合。

先谈其庄重的对联。例如: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派兵突然袭击我新四军驻湖南平江县嘉义镇通讯处,杀害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湘鄂赣特委书记涂正坤、中共湘鄂赣特委组织部长罗梓铭等六人。毛泽东挽联曰:

日寇凭凌,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

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

对于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制造的“平江惨案”,毛泽东从团结抗战的大局出发,义正辞严地警告国民党,大敌当前,“枪口应当向外”“意志必须集中”。挽联正面表达了我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侧面揭示了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的罪行。观点鲜明,对仗工稳,语调沉重,气度非凡。

1945年11月18日,重庆各界举行庆祝陈嘉庚先生安全返回新加坡大会。陈先生是爱国华侨领袖,抗战爆发后,他奔走于南洋救亡的前列,领导了“南洋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对抗日战争颇多贡献。庆祝会上,毛泽东特送一祝贺条幅,上书一联: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联语寥寥八个字,字字是玑珠,以庄重的语气,对陈先生作了高度的评赞。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写了一副题洞庭湖联:

八百里洞庭重入眼;

五千年历史再从头。

上联从空间落笔,下联从时间着眼,空间的开阔与时间的悠远凝结着历史的沧桑厚重之感,表现了一代伟人改天换地、继往开来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对仗工整,词句铿锵,气魄壮伟,胸襟豪放。

再谈其谐趣的对联。例如:1909年,毛泽东在湘乡县立东山高小读书。一次向同学萧三借《世界英雄豪杰传》,萧三便以应对为条件试其才华。萧三出上联,毛泽东从容对出下联:

目旁是贵,瞆目不会识贵人;

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

联语运用离合手法,萧句“目+贵=瞆”,言目昏视浅,是不会识别尊贵者的;毛句“门+才=闭”,言闭门拒客,怎么能接纳有才有识者呢?萧句风趣,毛句严肃,可谓意到笔随,庄谐相兼,妙不可言。此联尾字上平下仄,乃是特例。

1936年8月,党中央派周小舟去新疆宣传抗日。新疆军阀盛世才心狠手辣,不好对付。毛泽东送别时忽见旁边一小儿撒尿,灵机一动,便随口吟出一联赠周小舟:

江河移胯下;

蚂蚁做波臣。

把小便比作“江河”,把军阀比作“蚂蚁”,胯下的小便会把蚂蚁冲作“波臣”,以喻表意,饶有风趣,读来令人捧腹,再诙谐不过了。

1940年9月,徐谦先生病逝,毛泽东的挽联是:

存亡攸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

死生同慨,团结须进步,岂能再抄旧文章。

徐老是清末进士,民国元老,在两次国共合作中都有贡献,为了抗日救国,操劳过度而逝。上联谈抗战,“而今正是新阶段”,是告慰英灵,在国家、民族的存亡关头,必须坚持持久抗战,才可救国。下联谈合作,言国共“死生同慨”,命运相关;“团结须进步”,言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岂能再抄旧文章”,暗示国民党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频频制造摩擦“同室操戈”了。联句妙语双关,打破庄严气氛,颇富幽默情趣。

毛泽东根据不同需要与不同对象,既撰庄重严肃的对联,也撰诙谐风趣的对联,其对联的第三个特点是亦庄亦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