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河畔产业兴——榆林市横山区以链式发展描绘兴业富民新图景

2023.07.03 08:58 陕西农村报

3 探索新模式 走出新路子

“以前都是靠天吃饭,雨水少收成就不好。现在有了新技术,庄稼都浇上了‘救命水’,加上科学种植技术,每亩产量提高了很多。”6月28日下午,在横山区波罗镇朱家沟村的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示范田中,村民白永琴欣喜地向调研采访团讲述如今粮食种植的变化。

分区种植的玉米、高粱长势喜人,一旁的全膜深沟探墒旱作节水集成示范区中,处于拔节期的谷子绿意盎然。“这些谷子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播种时先将上面的干土刮去,将种子播在湿土里,然后覆膜。这样可以实现精准节水灌溉。”横山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久国说,这片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示范田总面积为1180亩,配置软体水窖、光伏增压泵站等设施,主要进行旱作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

无定河畔产业兴——榆林市横山区以链式发展描绘兴业富民新图景

横山区响水镇驼燕沟村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本版图片由记者 孙金龙 摄

坡地多、平地少,水源多、水地少,针对这一现状,横山区在东南部丘陵沟壑区大力推进旱作农业生产,积极打造旱作农业先行区,采用水平种田、集成技术、试验示范、引进技术等举措,加快构建“一带三区多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夏日的无定河畔碧波荡漾,绿意葱茏,不仅滋养着横山这片土地,也孕育出了许多新业态。在横山区响水镇驼燕沟村的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随风轻舞,稻鱼、稻虾、稻蟹和谐共生,一幅江南水乡的别致景色跃然眼前。

6月28日下午,调研采访团一行到达驼燕沟村时,65岁的村民李治保正穿着齐胸的防水服,在一块水田里捕捞螃蟹。只见他双手提起网兜,不一会儿就将满满一兜小螃蟹捞了起来。

“这是我们今年刚育的蟹苗,现在就能往稻田里放了。”说话间,李治保将网兜里的小螃蟹一股脑倒进田里,“换个环境让它们好好长,再过几个月就能上市了。到时候一亩稻田的收入就更多了。”

稻渔共养,一田双收。横山区无定河流域生态优美、飞鸟翔集,被誉为“塞北小江南”,是陕西最早实施稻田养蟹的地方。这两年,稻渔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从单一的稻蟹发展到稻鱼、稻虾等多种模式,撬动了产业,富裕了百姓。

“目前,我们的稻渔共养从10年前的350亩发展到如今的4万亩,亩均增收800元。养殖企业扩展到34家,全年蟹苗产量超60万斤,成蟹产量达20多万斤。”横山区水产站站长郭宏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