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旅游品牌——多形式、多领域宣传旅游产业
今年7月22日,清涧县迎来了首个旅行团,36名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先后游览了黄河太极湾、鱼儿峁、高家坬塬、王宿里民俗文化村,游客在惊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对清涧这个陕北的小县城有了深刻的印象。“近几年,自发到清涧来旅游参观的游客不少,但是接待旅游团还属首次,可以将之当做清涧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清涧县文广局工作人员介绍。
“酒香也要勤吆喝”,在积极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清涧县也越来越注重开展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力量、借助平台,多形式、多领域宣传旅游产业,提升“山水人文·游在清涧”的品牌效益。今年,该县投资500万元,在中心体育场和西沟砭、秀延、华顿、魁星楼等广场安装了LED显示屏,并在县境交界处、交通要道口和延安火车站、梁家河等区域路段设置户外广告牌,全力宣传清涧旅游形象。此外,“十一”黄金周期间,该县玉家河镇和高杰村镇还分别举办了红枣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原汁原味红枣,游黄土风俗人情”。
与此同时,随着民营文化企业的介入,清涧的文化旅游产品研发走到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前端,尤其是枣木雕刻和石板雕刻产品以其做工精细、包装精美、文化附加值高、地域特色明显的特点,成为了清涧县旅游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延伸产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旅游辐射带动作用凸显——景区周边群众自主打造“农家乐”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清涧很多景区周边的村民看到了发展机遇,纷纷利用便利条件打造起了“农家乐”。
清涧高杰村镇高家坬村村民高瑞林就扩建了独具特色的农家小院,不仅有提供住宿的窑洞,也有供休闲交流的茶室,院里还专门有一间画家作画和陈列作品的展室,院外用篱笆护栏围成的菜园里,除了种植日常食用的蔬菜外,还有菊花和油牡丹供画家写生。“今年以来,我家已经接待了近2000名游客,我还带动村民一起制作清涧特色手工艺品,让游客来了不仅有看的、有画的、有玩的、有吃的,还能给亲戚朋友带回去一些纪念品。”高瑞林介绍。
清涧县文旅融合乡村旅游发展,使农民群众的经济意识有了极大提升,加之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自主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据统计,目前清涧县依靠景区带动的农家乐、农家客栈、土特产专营店等就有30多家,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致富。与此同时,清涧县也积极倡导旅游景区开发以宣传风土人情为主的旅游纪念品,鼓励农户大力发展民间传统手工艺、绿色小杂粮、民间艺术表演等附属产业,从而繁荣旅游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明年,清涧县计划投资1000万元,采取政府补、银行贷、个人筹的方式,打造康家湾、王家堡、上坪、高杰村、王宿里等5个旅游村,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增收入、扩就业、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清涧县文广局一工作人员介绍,此外,还将另外投资1000万元解决游客吃住需求,真正让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舒适、游得畅快、购得满意、玩得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