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华州电力:以“供给侧”理念 谱“帮扶侧”篇章

2017.03.10 19:04 陕西发展观察网 薛栓民

心系脱贫 情到深处暖人心

大明镇孙堡村625户,2700口人家,是一个地地道道贫困山区,主要以种植为主导产业,全村3800多亩土地,花椒和核桃面积达到2400多亩,2016年,人均年收入近5000多元,现剩65户贫困人家,需尽快脱贫。

支部书记雷玉德表示,坚决不拖脱贫攻坚的后腿,当然,如此自信的承诺,还是来自于华州区供电分公司帮扶领导小组的坚强支持和保障,因为30多亩油杏产业园,让我有了如何解决贫困户的想法和规划。真的感谢帮扶单位区供电分公司。

63岁的史锁娃老人红着眼告诉调研组,自己一家5口,曾做过村干部,现在身患心梗和脑梗疾病,每年政府给予2000多块钱的补助,生活基本有了保障,但还想通过政府帮扶,医治好自己的病,自己还能为社会创造一些财富。

说到儿女问题,史锁娃老人摆手不愿多说,只透露儿子有个带病的媳妇,打工赚的钱没存下一个铜板,根本顾不上老人的生活,就连夏季能降温的空调,还是女婿孝敬的,说起来,还是政府好,华州区供电分公司帮扶领导小组好,因为人家不欠咱们的,帮扶就是帮助,多少都得感谢,总被儿子一个铜板没有好得多。

说起感谢,史锁娃老人至今心有余悸,去年全村断水,自己曾拖着病身子在外村挑水,生活极度困难,眼看着就要撑持不住的时候,华州区供电分公司帮扶领导小组出现了,具体不知道他们花费多少钱,总之,把原来的废旧水管全换了,年关已近,真所谓久旱逢甘露,佳节笑语声。

临别,史锁娃老人建议,别往青山秀美的河道里面倒垃圾,希望政府部门重视,并能给予加强管理,让大明镇孙堡村在脱贫奋进的道路上,不去考虑因环境破坏变成破烂村的困惑。

赤子情 不待扬鞭自奋蹄

华州区供电分公司经理张军平告诉调研组,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农业、农民有很深厚的感情,看着农民艰苦劳动的场面,自己就不由自主的撸起袖子帮忙干,可是,单靠一个的力量是不够的,关键还要引导大众创新,全民创业,这样才能滋生新的血液,国家这次提出的精准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施策。

去年以来,我们采取因户施策等举措,着力推进精准脱贫、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帮贫、健康体检扶贫等开启了一系列脱贫攻坚的“加速度” 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们时刻秉承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赤子心态,以“供给侧”结构完善群众“需求侧”,以“帮扶侧”攻坚解决“脱贫侧”,在帮扶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创新模式,全心全意迎接新时期脱贫攻坚新挑战。

调研手记

扶贫是一本厚厚的书卷,里面记录着一个个平凡的扶贫故事,但每个平凡的故事都有着不平凡的音符,汇聚起来,组成一首“精准扶贫”的美丽赞歌。这首美丽的赞歌,在脱贫攻坚战中越奏越响,越奏越亮,它标志着我国人民的幸福安康,也标志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正在慢慢强大,同时,让我们一起坚信,只有共产党才有好生活。只有精准扶贫,才能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迅速脱贫。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本扶贫书卷也越来越厚,它不仅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标志着国家的文明进步。因此,我们建议,复制华州区供电分公司帮扶领导小组的帮扶做法,让生活在贫困领域的老百姓尽快走出贫穷。(陕西发展观察网)